來自夢境的聲音(浙東作家文叢(第9輯):來自夢境的聲音)

來自夢境的聲音

浙東作家文叢(第9輯):來自夢境的聲音一般指本詞條

徐傑所著的《來自夢境的聲音》主要內容包括:行走、天津外婆、來自夢境的聲音——讀殘雪小說《山上的小屋》有感、充滿感覺的虛構文本——蘇童世界、竹海飛人、韓國,我來過了、河姆渡遐想、我的桌球情緣等。《來自夢境的聲音》中作者采寫的人物傳記18篇,既有片警王偉這樣的普通人,也有“市長畫家”這樣的官員,但謀篇運筆給人一視同仁、平等客觀的感覺。

基本介紹

  • 書名:來自夢境的聲音
  •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
  • 頁數:274頁
  • 開本:16
  • 品牌:寧波出版社
  • 作者:徐傑 李浙杭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438819, 97878074388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徐傑所著的《來自夢境的聲音》第一輯是幾篇零星的散文和隨筆,比較個人化。第二輯和第三輯中真實的人物故事,或多或少都曾帶給讀者啟發、啟示和感動,希望它帶給讀者的也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氣息。平淡中反而透出大氣,平靜中顯出高貴的內在氣質。

圖書目錄

這個年輕人(代序)
行 走
天津外婆
來自夢境的聲音一讀殘雪小說《山上的小屋》有感
充滿感覺的虛構文本一蘇童世界
竹海飛人
韓國,我來過了
河姆渡遐想
我的桌球情緣
大寶山汶川勇士馳援抗英的一段偉績
灣頭“涅槃”前的寧靜田園一
那些從老房子走出去的人——古村體驗之馬徑村
在民國時期校舍中讀書
龍踞深潭水似九寨
竹海·溪流·岩石——芝林印象
鄞西虎山行
鳳岙古街桃源遺夢
寂寞胡家墳
煙雨童村
天生麗質毛岙村
這裡的山野湖景很有感覺——訪江北洪塘蓀湖村
山岙深處有一片鵝卵石房子
記 錄
無臂學子的奮鬥人生
開書店的老兵
阿青講寧波話
范宅院中“賣字”人
風雅並勤奮著——記書法篆刻家孫群豪
片警王偉
小品之家
四明內家拳傳奇
一路耕耘一路歌
庭院深深鑒寶人
中山路往西第101個鐵匠
“市長畫家”的傳奇人生
故園尋根
師恩50年
羅濱百姓錄音棚“掌門人”
常青的白楊樹
“番薯大王”的耕讀人生
江南多少事盡入木雕中
傾 聽
換心人
留學英國
網路,我的夢想我的家園
蜘蛛人
承包
葉人龍和他的《五千字文》
救火英雄與白衣天使的愛情二重唱
高山上的外來媳婦
吃玻璃杯第一奇人
戲迷之家
抹布抹出了新生活
散打冠軍的警察生涯
女孩不哭
英雄艇長
編縣誌
用畫筆連線夢想與現實
寫論文
故事員的故事
太極人生
隔一個毛孔隔一座山——我的銀針情緣
附有籬笆的小屋
後記

文摘

天津外婆
天津外婆是外婆的妹妹,媽媽的娘姨,但我也叫她外婆,又因她住在天津,有些特別,為便於區分,就在前面加上地名,合起來叫,是天津外婆。
但我到現在沒見過她一面一也許見過,只不過已經忘卻了,沒在腦海里留下她的一絲音容,因為她走的時候,我還是個躺在搖籃里的嬰孩。媽媽,或許在她將走之際,抱著我送過行罷。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媽媽是個裁縫,從我記事起,她就在案板前面,縫紉機前面,不停忙碌,蓬亂著頭髮。有時到十里以外的勝山為別人家做衣服,一去好幾天,回來的時候,爸爸騎車去接她;等他們回到家裡,通常屋外已擦黑。我慢慢學會思考,做著一個小孩子對外部世界的孤獨探尋,才從大人的閒聊中,知道教我媽媽做裁縫的,就是天津外婆。每當提及她,媽媽總顯出女孩似的害羞表情來,仿佛回到了過去的時光,然後嘆一口氣,說不知她現在過得怎樣,這么多年了,居然不回來看一次。媽媽不識字,只上過幾天夜校,懂得算術,14歲開始,就跟著天津外婆(當時還未去天津)學裁縫,自然對她有著一份除了親情之外的特殊感情。
媽媽的一個表妹夫,我叫阿伯的,很有氣魄,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典型男子漢,有一次到北京做生意去,順道探訪了天津外婆。回來說,她也還在做裁縫,開了一個裁縫店,但她並不像我媽這樣由別人定做衣服,什麼衣服都做,她只做西裝,做得很仔細,很考究,絕沒有半點馬虎,而且用手工做,不用縫紉機,那么一針一線地縫起來,是賣大價錢的本錢,花了很長的時間做好一件後,在暗袋外貼上價錢,掛在視窗,等人來買……他說的時候,坐在親戚們中間,邊抽菸邊做手勢,眼睛裡透著光彩,親戚們神往地聽他說,不時地作一些猜測,插進幾句。我坐在媽媽膝上,想像力撲扇著翅膀,飛到遙遠而陌生的天津去了。
後來每看到或聽到“天津”這兩個字,心裡就特別敏感,也曾向周圍的夥伴們誇耀,我在天津也有親戚。
但不知為什麼,那時我想像中的天津,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長街闊路,似乎只是一個人群密集的居住地,人們在大棚底下穿行,走過路邊的七石缸,進入陰暗潮濕的樓道,在小小的單元房裡衣食起居。
大概在我讀國中的時候,一天傍晚,突然傳來訊息,可敬可愛的曾祖母活到九十多歲去世了。死的時候,驕陽當空,她還一個人在地里鋤草,大概一時感到口乾舌燥,便倒在地上起不來了。第一個路過的人,推了推她,發現她整個人已經僵硬,幾隻螞蟻在鼻孔里爬進爬出。
入夜時,我騎車擦破了屁股,趕到了曾祖母的靈柩旁。外婆早已聲淚俱下,哭紅了眼晴和鼻子。男人們臉色沉重,里里外外忙著。在紛雜的哭喊聲和議論聲中,我分明聽到對天津外婆的一聲聲呼喚。曾祖母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現在大女兒、小女兒、兒子都聚在身邊了,唯獨二丫頭沒有回來啊。不管平日裡有多忙,路有多遠,這么多年不來看一次已很不應該,難道竟連這最後的一面也不見了嗎?人們普遍的猜想是:這一次肯定要日夜兼程地趕來了。然而在焦急中等到後半夜,只收到一份電報,幾句簡單的話,說是不能來了。
後來又收到一筆辦喪事的錢。
鄰居女人們都是富有情感的,聽媽媽一說,鼻子一酸,眼淚就啪嗒啪嗒掉下來。難道她不想她的母親嗎?難道離開母親這么多年,就忘了自己的本了嗎?她們一面哽咽著,一面提出了自己不平的疑問。
時間悄無聲息地從身邊流過。在我緩慢的成長過程中,親眼看到了大舅、二舅、三舅,乃至整個村莊,家家戶戶將平房拆建成樓房,由黑白電視機改換成彩電,電話線從這頭伸到那頭,在天空中張開巨大的不見邊際的繩網。
我考上大學後第二個春節的一天晚上,親友們坐在一起閒談。電話鈴響了,小舅媽接起電話,低聲地說了幾句,就跺著腳對外婆喊,姆媽,快點快點!是天津的娘姨。外婆一時有點茫然,但很快反應過來,丟了手中的抹布,急急地向電話走去。外婆叫一聲“喂,你好嗎”,就淚流滿面,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我想,難道二十多年的離別,就為製造這一刻的感動么?去的時候紅顏烏髮,現在說不定已經兩鬢如霜,即使相見也已不相識了。後來媽媽接過電話,外婆站在一旁,抬起衣袖擦眼淚。
喂,我是阿兒,大娘姨,你在那邊好嗎?
我們這裡很好,生活很好,都蓋了樓房啦。三層樓。我的兒子前兩年考上大學啦。浙江大學。對,你走的時候,還躺在搖籃里。
我們都盼你回來看一趟啊,回來看看親人們,看看這裡的變化。在外婆墳前上一炷香也好啊。
就要回來啦,太好了。
天津外婆和天津外公重返故鄉的時候,我在學校里讀書。每天坐在教室里,看到窗外的花樹間,春天一點一滴地走近,後來初夏的陽光也在枝葉間動盪跳躍了。暑假回到家裡,媽媽告訴我,天津外公還給了我三百塊錢,作為見面禮,從相冊里看到我的照片,連聲地說好。我也終於知道二十多年前的事,當時兩人已經訂婚,不料男的居然考上了大學,形勢急轉,女方家長想高攀不上了,打算解除婚約,男方卻礙於臉面,最終還是結了婚,畢業後工作分配到天津,於是舉家遷到那裡去了。
媽媽見過他們的面,後來在與鄰居女人的偶爾閒談中,總不免流露一絲憫惜之情,她說,有什麼好呢?說起來是嫁給了大學生,其實男的出國回國坐飛機,她又沒得坐,看上去還是那樣子,臉上這么多皺紋,有什麼好呢?P3-5

後記

儘管從小喜愛看演義類及其他類的小說,但我真正對寫作感興趣是在高中階段,以至於在填報大學志願時,我首先想到的是中文系。現在回過頭去看,這是個並不高明的選擇,因為我並不是一個自我控制能力特彆強的人,心中有夢,又不能做到對學習成績完全不顧,因此兩邊都很痛苦。我這樣資質平庸的人,也只能淪為一個更平庸的人。編構故事的想像力既沒有得到充分鍛鍊,條分縷析的學者思維更沒有培養形成,進入社會時:我似乎還是一個對許多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學生。前幾天看了美國電影《百萬寶貝》,片中已過而立之年的麥琪喜愛拳擊運動,但她的拳擊水平始終得不到提高,更沒有機會走上拳台。因為她的訓練完全屬於自生自滅狀態,不得要領的鍛鍊方法使任何堅韌刻苦都顯得徒勞無功。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扮演的老拳擊教練弗蘭基幫助她完成了心中的夢想,摁下了發揮她潛能的按鈕,使她一次次擊倒對手,進而站到了爭奪拳王寶座的擂台上。如果說我能寫出這些文章,進而有幸結集出版,也正如麥琪般烏鴉變成了金鳳凰,那么幫助我實現這心中夙願的無疑是樓偉華老師。是他,手把手教我理順文章的分塊和順序、在我感到難以為繼時為我指點迷津,是他適時鼓勵多方引導、躬下身親自幫我刪改文章:也是他,放開手讓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寫。
本書第一輯是幾篇零星的散文和隨筆,比較個人化。第二輯和第三輯中真實的人物故事,或多或少都曾帶給我啟發、啟示和感動,我希望它帶給讀者的也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氣息。
有一句話叫“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借用到人生故事上,也可以說:“生命不息,故事不止”。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是如此。在書中所涉人物仍在繼續演繹精彩人生的時候,任何把此書的出版理解為妄圖蓋棺定論的想法,是極其可笑和錯誤的。對許多有著高質量的人生經歷的人來說,擷取其中的幾個人生片斷或者鏡頭加以描寫。也與樹碑立傳的要求相去甚遠。第三輯的文字以人物口述的形式出現,其實是我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幫助其完成故事敘述罷了,絕非簡單的錄音整理。有些文章,當時參考了其他作者的材料,或者有人陪同前往才順利采寫出來,發表時也加了他們的名字,但這裡在編一本個人總結性的小冊時就不一一註明了。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要感謝的人很多,親戚長輩殷殷關切的目光,單位領導的關心、包容與愛護,都使我感到溫暖與激動。至於本書的出版,主要還是感謝寧波市文聯的各位領導和老師,特別是李浙杭書記對於我這樣的“小朋友”的關心和照顧,威嚴的目光中似有一種鞭策和期盼之意,渾厚的嗓音有一種特殊的親近與威嚴感,對此,“小朋友”將銘記在心!
徐 傑
2008年3月

序言

這個年輕人
太翼
2000年的初秋,太陽還是有些猛烈的。那一天下午下了一場雷陣雨,天氣有些涼快起來。趁這當兒,我和當時的寧波日報生活周刊部主任陳康法一起去高校畢業生人才招聘市場,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受報社領導委託,要招兩個周刊類的編輯記者,一男一女。
人才市場,攤位眾多,那是招聘單位在“張網捕魚”,而很多雙眼裡充滿了渴望神色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漁網”邊上游來游去。忽然有人叫了一下我的名字,我回頭一看,是我市負有盛名的劇作家戚天法先生。他滿頭大汗,又一臉焦灼,一問情況,原來是他帶著自己的一位表親外孫前來應聘。他的邊上,站著一位清秀而又有氣質的年輕人,他的眼神特別吸引我,是那種沒有污染過的清純如水的眼神。戚先生說,外孫想應聘到寧波日報集團工作。說著,他要年輕人拿出自己的自薦書和習作來。我笑著說:“你的外孫,還要看文章嗎,一定可以的吧?”說是這么說,我還是看了看這位年輕人的文章,覺得文風樸實,所記敘的事情有一定的感染力。我把文本交給陳康法主任,請他把關。這位老兄幽默地說道:“我眼力不大好,你看中意就行了。”當然,他還是把一副眼鏡推到前額上。“嗅”起了這位年輕人的文章來。
不久,通過組織考察,這位叫徐傑的年輕人開始了報社的新聞實踐工作。
有一回,我要到山裡去採訪,時間估計在一個禮拜左右。採訪活動,是在一個很窮的山溝溝里做幾天國小教師,以切身的體會來反映山區教師心無旁鶩地培養下一代的精神境界。出發前,這位年輕人提出來要跟我一起去。我說,那裡很苦的。徐傑說,沒事的,我正要去鍛鍊鍛鍊。於是我們一起背上行囊,走進了四明山麓。在大嵐,我們住在歪頭阿強開的黎明旅社裡,旅店費每晚只要五塊錢,真便宜。當然由此也可見其條件怎樣了。有一次晚上寫稿子很晚了,所住的地方已經一片漆黑,肚子餓得咕咕叫,也沒地方去買一些夜宵。我問他,餓嗎?他說還好。其實我知道他跟我一樣,肯定有些餓了。在這樣的一種飢餓狀態下,不知不覺中,一個夜晚過去了,我和這位年輕人在手提電腦前,敲打出了八千多字的文章——《大山的脊樑,托起明天的太陽》。這時,樓下有開門的聲音,遙望窗外,第一縷霞光已掠過一道道的山嶺。我覺得,徐傑這個年輕人是很能夠吃苦的,不像有些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我總是相信,一個年輕人只要能夠吃苦,再加上一點悟性和恆心,是一定會出成績的。
往後的幾年裡,徐傑似乎對寫人物故事類的文章有了某種心得,不少文章是兼具可讀性和對他人的借鑑意義的。 ’
又有一次,我和徐傑一起去上海出差,去做一個人物類題材的報告文學。晚上住在賓館裡,聊起了各自的愛好。他說他嚮往搞電影創作,沒想到當上了記者。他問我有什麼理想,我說:“我的理想,是要成為一名作家。但現在這也只是一個夢了。”聽罷我的話,他很認真地規勸我:“你的竹筒巷小說寫得蠻有味道的,繼續寫下去呀。”這個時候我發現,這個年輕人雖然與我年齡相差許多,但說話是像朋友一樣真摯直爽的。還有一次,我寫了一篇關於王陽明人生道路的文章,叫他看看。他對文中提到的是“先知後行”還是“先行後知”,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與我發生了友善的爭執。雖然都不能相互說服對方,但我感覺到這位年輕人在做學問上是有些固執的。不過我想,只要固執得正確,也一定能夠有所收穫。
後來,這位年輕人與熱戀的姑娘結婚了。再後來,又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他很認真地請我給小寶寶取個名字,但我一時取不出來。眼看報戶口的時問到了,徐傑自己給兒子取名“徐來”。徐傑給兒子取的這個名字,意思是很清楚的,徐來徐來。做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穩紮穩打,慢慢來,不能操之過急。我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非常好,還在他的辦公桌上留了一張紙條,擅作主張地給他的兒子取了字與號,其中字“達”,號“清風”。我的這個“達”字的意思是,只要方向對頭,持之以恆地努力下去,總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同時,如果徐來以後成了人民的公僕,擔任了政府官員,希望他是一個兩袖清風的好官。
徐傑叫我給他的書寫一個序言,我開始是不答應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序言都是大人物寫的。像我這樣學識淺陋的人,是萬萬擔不起這個重任的。但是,徐傑確實是一個忠厚敦行而聰慧的年輕人,是我所喜愛的那類年輕人,所以我只能簡單說上幾句,算不得序言。
2008年3月1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