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亞文化與縣域青年發展》是九州出版社於2020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黃勤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行亞文化與縣域青年發展
- 作者:黃勤錦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 頁數:252 頁
- 定價:68.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089195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亞文化作為後現代主義的典型表征,從積極,綜合,破壞向解構,枯竭的後現代性轉變,而這一系列的文化表征,都是現代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後現代性的體現。表情包、鬼畜、喪等亞文化的生產,我們看到年輕群體的成長開始進入了文化市場。而亞文化作為次主流,背後更多的是生產體系和認同體系的共謀。隨著代際話語權遷移,如何避免縣域年輕人視野普遍窄化以及與不同青年亞文化之間溝壑的加深。主流文化同青年亞文化之間的關係是引領而不是批判,是對話而不是壓制,是共識而不是限制。亞文化對青少年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提供著正能量的支持和負能量的影響。社會上部分人簡單地把青少年亞文化貼上暴力犯罪、色情詐欺、二次元、宅以及“腐”文化的標籤,這是對青少年亞文化發展規律的錯誤認知。以青年亞文化為稜鏡,可以透視階層、性別、城鄉、地域、市場等社會結構因素對縣域青年發展選擇的形塑。要深層次分析亞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尤其關注在大眾傳媒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所引起的縣域青年群體需求的變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青年亞文化,使其最大化地發揮正面作用,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幫助縣域青年更好共享改革成果。
圖書目錄
目 錄
導 論 .................................................... 1
第一章 亞文化的後現代性 ................................... 6
一、亞文化的後現代主義特徵浮現 ........................ 6
(一)碎片化資料:故事凋零 ......................... 7
(二)去中心化傳播:不分雅俗 ...................... 13
(三)平面化生產:戲謔狂歡 ........................ 15
(四)銷蝕化:人性與主體 .......................... 19
二、縣域青年 ......................................... 29
(一)看不見的縣域青年 ............................ 29
(二)“歷史地”縣域青年 .......................... 30
(三)“此在”的縣域青年 .......................... 31
(四)多元的縣域青年 .............................. 35
第二章 縣域青年的亞文化生產 .............................. 37
一、資本引導操控 ..................................... 38
(一)資本“嗜血”的本性 .......................... 38
(二)亞文化媒介載體和形式內容更豐富 .............. 39
(三)資本牟利的動機下個性化信息的聚合服務加強 .... 40
二、亞文化生產場域 ................................... 42
(一)跨界的生產空間:“狂歡”聖地 ................ 42
(二)生產資料:特殊文本 .......................... 46
(三)生產者 ...................................... 47
(四)生產力:技術革命 ............................ 50
(五)生產關係:族群共謀 .......................... 55
三、亞文化生產動機:身份探索 ......................... 64
(一)自我意義生產 ................................ 66
(二)探索方式:儀式化生活或生活儀式化 ............ 68
(三)沉浸於幻象的秩序 ............................ 70
(四)“光榮目標”號召下的共同體 .................. 73
四、生產產品:“指意物+意義”完成隱喻 ............... 75
(一)風格化的抵抗 ................................ 78
(二)生活方式的選擇:平衡自我和他者的評價 ........ 87
(三)景觀消費:象徵意義 .......................... 90
五、流行亞文化生產和傳播特點 ......................... 93
六、社會分層下的亞文化 ............................... 96
(一)文化分層有序 ................................ 97
(二)文化主體的同質性 ............................ 98
(三)產品的階級表征 ............................. 100
七、協商世界:多元鏡像的混雜 ........................ 104
(一)虛實混雜 ................................... 105
(二)階層混雜 ................................... 107
(三)前後台場景混雜 ............................. 109
(四)媒介跨界 ................................... 109
第三章 縣域青年的亞文化認同 ............................. 111
一、自我認同 ........................................ 112
二、群體認同 ........................................ 116
(一)情感認同為主 ............................... 117
(二)理性認同為輔 ............................... 125
第四章 社會對青年亞文化的刻板印象 ....................... 144
一、刻板印象的原因 .................................. 145
(一)刻板印象的社會學原因 ....................... 146
(二)刻板印象的傳播學原因 ....................... 154
二、社會對青年亞文化刻板印象的內容 .................. 157
(一)圍觀印象:低俗可笑 ......................... 158
(二)動機判斷:狂妄自戀 ......................... 162
(三)性質定義:暗黑負面 ......................... 164
(四)群體歸類:病毒式跟風 ....................... 165
三、青年的亞文化刻板印象威脅 ........................ 167
第五章 縣域青年的發展需要 .............................. 169
一、教育水平提升 .................................... 170
(一)打破文化身份規則的圖式 ..................... 171
(二)削弱教育等級區隔體系 ....................... 175
(三)堅定知識改變人生的看法 ..................... 175
二、就業等次升級 .................................... 180
三、消費質量增高 .................................... 182
(一)從追求“同步”到追求“自己的聲音” ......... 183
(二)從單一的“曬”到“自由的意義生產” ......... 185
(三)從“基礎性”到“晉升性”的教育消費 ......... 190
四、公共生活參與能力及主動性同步躍升 ................ 191
(一)增加信息“偶遇”的機會 ..................... 191
(二)增加宏大敘事的背景 ......................... 192
(三)文化自知之明 ............................... 193
第六章 流行亞文化對縣域青年發展的影響 .................. 196
一、個體化與標準化:生活處境和人生模式 .............. 196
( 一 ) 解放的維度 .................................. 197
( 二 ) 袪魅的維度 .................................. 200
( 三 ) 新的社會約束 ................................ 201
二、社會調和劑:解決矛盾 ............................ 203
( 一 ) 青年與父輩代際間矛盾 ........................ 203
( 二 ) 情感與理性矛盾 .............................. 205
( 三 ) 城鄉矛盾 .................................... 206
( 四 ) 主次文化矛盾 ................................ 207
( 五 ) 經濟與文化矛盾 .............................. 213
三、參與或阻礙社會生活的手段 ........................ 214
( 一 ) 提供多樣態的關係聯結 ........................ 214
( 二 ) 提供多樣態的社會生活實踐 .................... 215
( 三 ) 身體懸浮阻礙現實交往的參與 .................. 217
四、社會穩定的雙刃劍 ................................ 218
( 一 ) 開闢社會流動新途徑 .......................... 218
( 二 ) 鞏固或形成新的社會區隔 ...................... 223
五、社會對縣域青年發展的應對:品質發展 .............. 227
( 一 ) 社會流動順暢 ................................ 228
( 二 ) 公共空間開拓 ................................ 228
( 三 ) 尊重青年人權利 .............................. 230
( 四 ) 建構舒展而自由的社會氛圍 .................... 231
( 五 ) 社會發展離不開文化控制 ...................... 233
參考文獻 ................................................ 235
作者簡介
黃勤錦,女,教育碩士,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經濟管理與法學院副教授,從事青少年社會與道德研究。曾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佛山市教育基金二等獎、佛山市優秀婦女工作者、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近年該同志主持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課題1項,團中央課題1項,省教育廳課題1項,佛山市社科課題6項,參與了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市社科重點課題2項,主持其他課題20多項,是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出版著作《境遇與態度:“90後”縣域青年的社會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