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筆記

在我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的即將來臨之際,勾勒了整個浙江省文化遺產精髓、凸現亮點的《流芳——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筆記》一書受到學者、專家和讀者的熱捧,各大書店多次加貨採購,政府機關和全國各大圖書館也紛紛採購本書,凸顯了人們對浙江省和中國“非遺”文化的熱情。

介紹,評價,

介紹


《流芳》最大的亮點是並沒有拘泥於以往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描述,是從豐富的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精選出最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進行突出描繪梳理,海寧皮影戲、浙派古琴、崑曲、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湖筆、龍泉青瓷等一大批非遺項目在本書中以新鮮的面目精彩亮相。它不僅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和中國文化思想完美結合在一起,而且還融入哲學思辨的成分,引用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等人及古代佛學精神來豐富藝術的內涵與層次。
例如,中古琴體現的正是中國古典文化提倡的“琴以德為先,以人為情,以曲為功,以高山流水為胸懷”這樣一種情操。如,闡述海寧皮影戲的《影偶的真如》一文講到“柏拉圖的一個著名的哲學觀:我們看見的世界,充其量是照在岩壁上的影子,而那個產生影子的真如或真相,我們只能謬揣,卻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如本身。”
文采斐然的著名作家以及年輕作者參與本書的寫作,以靈性文字、清新筆法展現這些項目的亮點和詩意,為這些古老的非遺項目抒寫了一篇篇抒情散文。用他們的筆觸、美感和哲思,不僅是播灑文化遺產的馨香,更是傳遞當下離我們生活如此之近的“非遺”之美的歷史傳承和現代嬗變,在華美的文字中濃縮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現代思想元素的交糅。
如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王旭烽寫得《龍井問茶》一文就體現了這樣的妙境,把龍井茶的技藝和文化寫得深入淺出,“無味之味至味也。仿佛是淡到極致,有滲到骨子裡。龍井茶,當得起‘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定評。”

評價


著名作家、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楊志軍稱讚本書:“非常難能可貴的是,文中美文不僅僅停留在對浙江豐富而充滿韻味的各個非遺項目的簡單描述,而是挖掘歷史的淵源,抽象出哲思的意味。”
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會長童芍素評價本書:“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和文化積澱、中國文化思想完美結合在一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