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皮漏病

流皮漏病,中醫病名。是指以皮損為粟粒至豌豆大小結節,呈蘋果醬樣,破潰後結疤,疤痕上又可再生新結節,一邊破壞,一邊癒合為臨床表現。相當於西醫尋常性狼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皮漏病
  • 相關西醫疾病:尋常性狼瘡
  • 其他名稱:尋常性狼瘡
  • 疾病分類:外科—皮膚病
  • 發病部位:皮膚
  • 主要病因:陰虛痰結、氣虛痰結
  • 多發群體: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

名詞解釋

是指以皮損為粟粒至豌豆大小結節,呈蘋果醬樣,破潰後結疤,疤痕上又可再生新結節,一邊破壞,一邊癒合為臨床表現。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尋常性狼瘡基本相同。

病因

本病的形成多因身體虛弱,氣陰不足,外感風邪,濕痰凝滯血脈而致肌膚出現粟粒大的結節,日久潰爛,愈後留有攣縮性疤痕等。

病機

1.陰虛生內熱,虛火上炎灼津為痰,則見諸症。
2.氣血不足,痰結濕阻,則見諸症。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皮損為粟粒至豌豆大小結節,呈蘋果醬樣,破潰後結疤,疤痕上又可再生新結節,一邊破壞,一邊癒合。
2.好發於面部,其次為四肢、臀部、軀幹等處。
3.部分病人,常因瘢痕收縮而形成各種畸形,如眼瞼外翻、兔眼等。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本病多虛實夾雜。從虛實來辯證。實證為顏面有鮮紅或褐紅色浸潤明顯的斑塊或結節;虛證表現為顏面有暗紅色浸潤,斑塊及結節形成潰瘍、流膿,乏力,低熱,盜汗。

治療原則

本病多虛實夾雜,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治療的同時,兼以益氣養陰。輔以外治法。

證治分類

1.陰虛痰結
證候:顏面有鮮紅或褐紅色浸潤明顯的斑塊或結節,伴見低熱、盜汗、乏力,苔薄白,舌質紅,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和營化痰軟堅。
方藥:
常用藥:生地、玄參、天門冬、黃芩、黃柏、丹參、炙百部、夏枯草、海藻、白花蛇舌草、甘草。
2.氣虛痰結
證候:顏面有暗紅色浸潤,斑塊及結節形成潰瘍、流膿,乏力,低熱,盜汗,納差,舌質微紅,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益氣養血,軟堅化痰。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常用藥:生黃芪、黨參、當歸、白朮、茯苓、雞血藤、紅花、夏枯草、大貝母、連翹、陳皮、甘草。

其他療法

外治法: 未潰者可用紫色消腫膏。形成潰瘍時,紅油膏摻七三丹敷貼,或用五倍子膏。

轉歸預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皮疹縮小變平,無新發皮疹,僅遺留萎縮性疤痕。但部分患者遷延多年甚至數十年不愈,反覆發作。

預防調護

1.適當休息,增加營養,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2.早診斷,早治療,消滅傳染源,杜絕傳染途徑。卡介苗預防接種,增強機體免疫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