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澌

流澌

流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liú sī, 是指江河解凍時流動的冰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澌
  • 拼音:liú sī
  • 釋義:江河解凍時流動的冰塊等
  • 出處:《楚辭·九歌·河伯》
解釋,出處,

解釋

1.江河解凍時流動的冰塊。
2.流水。

出處

《楚辭·九歌·河伯》:“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 王逸 註:“流澌,解冰也。” 漢 劉歆 《遂初賦》:“激流凘之漻淚兮,窺九淵潛淋。” 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河朔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唐 岑參 《送嚴維下第還江東》詩:“敝裘沾暮雪歸棹帶流凘。” 清 唐孫華 《雪次東坡聚星堂韻禁體物語》:“夜半流澌霤結條,多年布衾真似鐵。”
元稹 《江陵三夢》詩之一:“寂默深想像,淚下如流澌。” 清 吳兆騫 《謫寧古塔記》:“其石岡濶三十里,長三百餘里,嵌空玲瓏,下有流澌潺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