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仙拈集》卷四。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活血之功效。主治濕痰流注。
基本介紹
- 名稱:流注飲
- 出處:《仙拈集》卷四
- 組成:地榆、苦參、銀花、紅花
- 功用:清熱燥濕,涼血活血
- 主治:濕痰流注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地榆、苦參各二兩(60g),銀花、紅花各三兩(90g)。
用法用量
酒、水煎服,近者三劑,遠者七劑痊癒。
功用
清熱燥濕,涼血活血。
主治
濕痰流注。
方義
本方所治流注為濕痰流注型初期。多因外感風邪,痰濕內阻,風盛化熱,濕郁亦化熱,濕熱相結則氣血運行受礙,留於肌肉經絡之間,發為本病。方以銀花清熱解毒為君;苦參清熱燥濕為臣;地榆涼血解毒,紅花活血祛瘀為佐藥;酒能散瘀通經,用為佐使。全方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燥濕活血之功。
附方
名稱:方脈流注飲
組成:紫蘇、青皮(去白)、當歸(酒拌)、芍藥(炒)、烏藥、茯苓、桔梗(炒)、半夏(姜制)、川芎、黃芪(炙)、枳實(麩炒)、防風、陳皮(去白)、甘草(炙)各3克
用法:上藥用水600毫升、姜3片、大棗1枚,煎取500毫升,遠離吃飯時間服用。
主治:瘰癧,流注,鬱結聚結腫塊,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悶,脅腹膨脹,嘔吐,不思飲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或四肢浮腫,大小便秘。
出處:《御醫療病秘典》
功用:行氣消散
名稱:流注飲
組成:蒲公英9克,制附子3克,全當歸15克,元參15克,肉桂3克,川牛膝9克,大貝母3克,銀花9克,甲片(炒炙)9克,瓜蔞仁9克
用法:用陳酒煎湯
主治:流注
出處:《王寶廉抄本》
功用:扶陽瀉熱,解毒止痛,消腫排膿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經驗廣集》:“流注飲,近者三劑,遠者七劑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