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湯(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流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仙拈集》卷四引《顧體集》。具有利水滲濕,祛痰清熱,消腫散結,通利二便之功效。主治濕痰流注,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久而不治,則發熱作膿,未破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注湯
  • 組成:上茯苓、龍膽草
  • 出處:《仙拈集》卷四引《顧體集》
  • 功用:利水滲濕,祛痰清熱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使用注意,

組成

上茯苓(颳去皮,打碎)四兩(120g),龍膽草二錢(6g),貝母、僵蠶、銀花、槐花、五倍子各三錢(9g),橘紅、防己、防風、木通各一錢(3g),甘遂七分(2.1g),皂角子九個。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水三碗,煎三大鐘。每日早、中、晚各熱服一鐘,痰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
現代用法:上藥以水900ml,煎至450ml,每日早、午、晚各服150ml。

功用

利水滲濕,祛痰清熱,消腫散結,通利二便。

主治

濕痰流注,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久而不治,則發熱作膿,未破者。

方義

本方所治流注屬濕痰流注型初期。多因外感風邪,風為陽邪,易生熱化火;且痰濕內阻,濕郁化熱,濕熱相結則氣血運行受礙,留於肌肉經絡之間而發為本病。方以茯苓健脾利水滲濕為君;貝母、龍膽草清熱燥濕祛痰,共為臣藥;僵蠶祛風止痛,化痰散結,銀花清熱解毒,槐花涼血,橘紅燥濕祛痰,防已祛風濕,利水消腫,甘遂瀉水,消腫散結,木通利水通淋,使邪從小便而去,皂角子潤腸通便,祛風消腫,使邪熱從大便而去,五倍子斂肺降火,防風解表祛風,一散一斂,調合營衛,上藥共為佐藥。綜上配伍大意,清熱祛濕化痰與通利二便並行,使熱清、濕除、痰祛,諸症自愈。

加減化裁

虛弱,加石斛、苡仁;痰在頭頂、胸,加夏枯草;在脊背,加羌活;脅肋,加柴胡;在肚腹,加赤芍、澤瀉;在臂,加獨活;在腿腳,加木瓜、牛膝;已破頭者,只服四五劑,隨服十全大補湯加川貝母、石斛、乳香十餘劑方能全愈。

使用注意

方內有甘遂,忌甘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