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

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

《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是當代作家周華誠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3年1月。

該作品帶領讀者以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廊橋與人、與自然、與社會周遭之間的關係。其中,“人”是重要的因素。也因此,作者圍繞廊橋,去尋找和發現“人”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
  • 作者周華誠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3年1月
  • 字數:14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作品充分挖掘和體驗廊橋古今故事和現代精神註腳,在造橋人、守橋人、說橋人、訪橋人、橋鄉人等不同角度的切換中,描繪了文物、交通、民俗、技藝、宗教等不同維度的廊橋,將紀實性融於純文學中,用娓娓道來的文學語言表達浙江廊橋文化名片的豐富內涵。

作品目錄

一 舊時光
二 橋頭的茶館
三 一橋一生
四 時間的訊息
五 任是東流去
六 致流水
七 廊橋之神
八 山水橋間一席茶
九 廊橋相見
後記

創作背景

浙江省泰順縣有著“千橋之鄉”的美譽,這裡的古廊橋大多始建於宋、明、清代,留傳數百年。很長一段時間,鄉親們都稱這種木構拱橋為“蜈蚣橋”“柴橋”。為了出行歇腳,為了精神的信仰和追求,鄉民們自發出錢出力,從山野密林精選樹木,一根一根“敲打組裝”起了這一座座“風雨亭”。“橋上設有神龕,供奉著觀音、財神、土地、十四娘娘等各種各樣的神靈,一代一代的鄉民把內心的祈求交出,把負累交出,抖擻起精神,走向外面喧囂的俗世,去為向神明祈禱過的每一個幸福與安寧,一點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數百年時光,古老的廊橋,更加古老的大樹,比大樹還要古老的溪流,既是寧靜,又是震撼,深深融入鄉民的血脈中。一些古廊橋多次毀於水患,又多次重建。”比如2016年的“莫蘭蒂”颱風,在短短兩小時內就沖毀了三座“國保”廊橋。雨還沒停,洪水稍退,人們就自發到溪流中搜尋被沖走的木橋構件。人在,橋在。屢毀屢建的廊橋,更加成為恆久的精神符號。周華誠決定開始尋訪那些古廊橋,“希望能以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廊橋與人、與自然、與社會周遭之間的關係,去尋找和發現‘人’的故事”。他歷時兩年多尋訪泰順廊橋,最終將寫作的散文集合成《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向讀者奉獻了令人心醉的美——寧靜之美、物哀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這不是一本要“介紹”廊橋的書,而是把龐大的世界,高遠的價值,通過書寫,附著給書中每一個人,在具體而生動的生存和生活之中。寫出了廊橋屹立於山水間的大美,道盡了廊橋的歷史文化淵源,說全了廊橋和人們的生活千絲萬縷的關係。

藝術特色

  • 敘事線索
對周華誠而言,橋與人更是富有生命力的敘事線。《舊時光》講述的是營崗店街居民重建薛宅橋的故事,任風雨侵襲,屢毀屢建,薛宅橋始終雄偉地矗立在小街拐角處,村民只要抬頭望見廊橋的身影,心裡便有了戰勝風雨的底氣。《橋頭的茶館》留下的是年輕人回歸故土、守望廊橋的身影,曾經離開故鄉是為了去遠方追尋更好的生活,而泰順廊橋聲名遠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歸併重新認識故鄉,過上了理想的生活。《廊橋相見》講述了一個“中國版”的廊橋愛情故事,兩位廊橋文化傳播者因廊橋而相見結緣,因共同理想而情深,在他們搭建經營的廊橋文化宣傳平台上,一座座無形的廊橋連線起更廣闊的道路,讓更多陌生人在廊橋上相遇相見。
廊橋與村民生活緊密相連,悠長歲月里,它漸漸超越交通工具成為長久不衰的精神信仰源泉。歷時兩年多尋訪廊橋的過程中,“稻田作家”周華誠挖掘和體驗廊橋古今故事,注入現代精神將廊橋獨特、鮮活、極具生命力的文化形態和精神力量一一呈現。《時間的訊息》傳遞著村民營造新的木拱廊橋的美好冀望,廊橋會在時光里慢慢老去,可哪怕失去實際功能,只要懷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信念和希望,便會需要廊橋這樣的心靈庇護所,時間終會帶來幸福的訊息。《一橋一生》是屬於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傳承者和廊橋文化守護者的傳奇,他們堅守匠心、精煉匠技,重建三座被洪水衝垮的國寶級廊橋,使其成為更加恆久的精神符號;他們自發搜尋被洪水沖走的廊橋構建,深度挖掘廊橋文化,留存珍貴的文化記憶,守護著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任是東流去》回望了一場反響強烈的“三條橋保衛戰”,當經濟發展和文化保護出現衝突時,無數人出於對家鄉、對文化的大愛,挺身而出,積極參與保護廊橋的行動,“因為廊橋精神已經內化在泰順人的血肉之中”。
  • 敘述技巧
周華誠的文字帶有江南的柔美,並且他又一直傾情於鄉村物事。因此,當他一次次走進廊橋時,就像遇到了知己一樣,心中柔美的文字便環繞著廊橋流淌了出來,凝聚於筆端。
廊橋雖然是一道獨特的美麗景觀,但作者並沒有孤立地來寫廊橋之美。廊橋也是古人留給當代人們的一份遺產,作者當然可以由此“發思古之幽情”,寫一寫歷史、文化,但他同樣覺得這還不足以寫出廊橋的新意。他“希望能以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廊橋與人、與自然、與社會周遭之間的關係”。廊橋連線著歷史與現實,走過去是歷史,走回來是現實。周華誠抓住了這一點,不僅看到了古老廊橋所留下的明顯歷史印記,而且還看到當下的人們在廊橋上歡騰的身影,實際上他對後者更感興趣,“更願意把廊橋放置在今天的日常生活里來觀察”,從而發現廊橋與當下日常生活之間的隱秘關係。如此一來,在作者的筆下,廊橋不只是一種僅僅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充滿著鄉村情感和村民體溫的生命體。比如,他可以坐在橋頭,看一位老太太挎著一籃子雞蛋在橋頭賣,看到老太太臉上皺紋深深的,也看到老太太燦爛的笑臉,她對每一個人都笑著。周華誠看了很久,從老太太的笑臉里看懂了日常生活。作者善於從古老廊橋中體悟出日常生活的情調。他一貫追求柔美文字和古雅意境,但這一次則將一切放在淡淡的人間煙火氣中薰染一番,就有了別樣的韻味。
這種韻味更加舒緩、從容、親切,而且還不只是一種散文敘述技巧的體現,也包含著作者對生活的哲理思考。在廊橋邊生活的人們基本上還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作者用“平靜”“淡定”“安然”“水流雲在”等詞語描繪廊橋周圍的生活狀態。這是一種典型的慢生活。他以讚許的目光關注這裡的慢生活,強調這有益於安撫人的身軀和靈魂。他寫90後雙貴從沙特回來後,就在廊橋邊開了一家茶館,“店裡沒什麼生意時,他一扭頭就看見外面的廊橋,覺得心裡安穩著呢”。他把廊橋看作是見慣了世事風雨的老人,它們一直在“默默地、小小地影響著周圍的人”。這未嘗不是一個普遍的道理。當讀者去考察那些在歲月的淘洗中一直傳承的物事,就能發現它們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發現它們已經嵌入人們的行為和思維之中。廊橋便是如此,“人與廊橋,從來都是相互的成全”。作者在一次次觀察廊橋的過程中,也被它們所影響,於是選擇了一種舒緩的敘述、恬淡的意境、青藍色的調子,這種文體仿佛就是專門為廊橋而設計的,不能不說是周華誠這次寫作的最大收穫。
作者找到廊橋與當下日常生活的隱秘關係,並且由此出發去追尋歷史,也就是說,他是以這種隱秘關係為視角去書寫廊橋歷史的。泰順的廊橋說起來都是“滄浪老人”了,有的是建造於千百年前的唐宋年間,作者在講述廊橋修建的過程時,特別詳細介紹村民們在選址上的慎重,從風向、水向等方面權衡後才確定廊橋的位置,擇出最合適的人居環境,確保廊橋今後不被山洪損壞,從而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無論是明清之際在薛家橋建橋一事上兩個家族的糾紛,還是泰順名聞遐邇的“百家宴”活動,他都是緊扣廊橋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隱秘關係來寫的,寫出廊橋數百年的歲月滄桑,也寫出泰順人一代又一代的命運變遷和文化傳承。
  • 作品風格
廊橋是古老的,一個散文作家面對它很容易將文章寫成懷舊風和復古風。該作品雖然很幽雅,卻既不“舊”也不“古”,這是因為周華誠的心態是現代的,儘管廊橋滿是歷史的光斑,他注目望去,則是要透過這些光斑看到廊橋的未來。他寫年輕人對廊橋的親近,寫廊橋如何接納了當代的時尚。比如,雙貴除了繼續開茶館,還新開了一家奶茶店。比如誕生了《採茶舞曲》的東溪鄉,準備建起一座音樂小鎮。比如,新成立的廊橋文化學會,吸引了一群年輕人,因為他們的熱忱,掀起了一陣廊橋熱,當然還包括曉波和海沙因此而喜結連理的美麗故事。他要告訴人們,廊橋的存在“就是真善美的宣言”。

作品影響

  • 讀書會
2023年3月,《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讀書會在杭州舉行。
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
讀書會

作品評價

  • 該作品以天然質樸、辭淺意深的文字和清遠幽靜的圖文設計,嘗試了有溫度、有生命的全新廊橋表達方式,帶引讀者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領悟靜水深流的力量。(《讀者報》評)
  • 該作品呈現給讀者的不單單是一座座古老的廊橋,更是以一種仰望、敬畏的姿態,捕捉廊橋給予人的隱秘之美,從而傳遞了廊橋美好、詩意、靜謐的精神力量。(《浙江工人日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
2023年1月
9787533970123

作者簡介

周華誠,稻田工作者、作家、出版人。“雅活書系”“我們的日常之美”等叢書策劃主編。著有《江南三書》《素履以往》《陪花再坐一會兒》《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飯一世界》等。
流水辭:遇見古老廊橋的隱秘之美
周華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