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區居民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影響機理及治理機制

《流域區居民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影響機理及治理機制》是依託北京理工大學,由李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域區居民環境行為的影響因素、影響機理及治理機制
  • 依託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李健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我國面臨水污染、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現有研究和關注點都集中在政府和企業層面上,事實上居民的負面環境行為已成為水污染和富養化的最主要來源。國際上,環境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仍是一個沒有定論的開放問題,遠未形成共識,而對流域區居民環境行為的研究十分薄弱。針對嚴峻水資源形勢和理論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選取國內7大流域區居民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研和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情境因素、個體因素、態度、習慣和常規四類因素對居民四類環境行為前、行為中、行為後的影響機理,特別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情境因素的影響;建立居民環境行為模型,並進行實證檢驗,揭示居民環境行為深層次影響因素和機理;對現有環境政策進行梳理和評估,對行為進行模擬和預測,設計治理機制,提出引導居民改變環境行為的政策建議,為流域環境有效治理提供新視角和方法,豐富環境行為理論;為保護水資源找到方

結題摘要

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問題占全部環境問題的比重高達三分之二以上。我國居民的多種環境行為對水流域環境也產生重大影響。本課題在辨析居民環境行為影響因素,特別是我國居民行為的獨特因素的基礎上,研究這些因素對居民環境行為的影響機理,明確影響路徑,從而為流域環境治理的政策干預提供理論支撐。本課題重點研究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傳統價值觀對居民環境行為的影響。二是外部因素對環境行為的影響。三是居民個體的心理變數。 本課題梳理了中國傳統儒家生態思想和環境理念,總結提煉出儒家價值觀影響環境行為的三個層面,通過理論和實證研究發現:儒家價值觀對居民的環境行為有正向影響,部分有負向影響。儒家價值觀的群體性特徵對環境行為影響最大,而面子觀影響最弱。儒家價值觀的“群體性”對直接環保行為和間接環保行為都具有正向的影響。個人責任感對中國居民的直接環保行為和間接環保行為都有影響。“環境關愛”維度對直接環保行為具有正向的影響。 在影響居民環境行為的個體心理變數上,研究發現個體認知變數通過多種方式作用於環境行為。個體責任感和感知行為有效性兩個認知變數通過兩種方式實現對綠色產品購買、綠色產品使用和廢棄物處置三種環境行為的影響:一是通過綠色消費態度間接影響,二是直接作用關係。個體責任感和感知行為有效性越強,個體越有可能實施綠色消費行為。 在影響居民環境行為的外部因素上,研究了四類政策工具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四類政策工具(命令控制型工具,經濟型工具,溝通擴散型工具和服務型工具)以不同路徑方式嵌入個體心理對居民多種環境行為發揮作用,但不同的政策工具影響效應不同。命令控制型工具對處置行為的總影響效果最大,說明當前法規對處置行為的影響最為明顯;經濟型工具對購買行為的總影響值最高,表明經濟激勵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作用大;溝通擴散型工具對處置行為總效應最大,表明人際影響和信息傳播對處置行為具有重要作用;服務型工具對購買行為影響也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