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村古建築群

流坑村古建築群

流坑村古建築群,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距樂安縣城38千米。流坑村始建於五代南唐升元年間(937年至943年),所保存的260多處古建築及遺址中,明代的僅存19處,清代的占大多數,還有18處重要建築群。

流坑村基本保存仿里坊制的平面格局,以“七橫一豎”的主巷道劃分街巷空間;流坑村古建築群是集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和民俗風情為一體,具有地方特色的贛派建築,是代表著流坑文化的遺產和積澱,也是歷史文化名村的核心價值。

2001年06月25日,流坑村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流坑村古建築群
  • 地理位置: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明代建築、遺址19處
  • 所處時代:明、清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Ⅲ-334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格局,特色,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五代南唐升元年間(937年至943年),流坑村始建。流坑為董氏單姓聚族而居血緣村落,全村以董姓為多,家族尊西漢儒學家董仲舒為始祖,但宗譜可考的開基祖則為南唐時的董合。
宋時,流坑以董氏科第而興旺,成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時有“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和“歐(歐陽修)董(流坑董氏)名鄉”之美稱。
元代,流坑村遇兵燹,村子遭毀。
明清時,村中有識之士接續祖業,興教辦學,修譜建祠,並發展竹木貿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榮興盛。從宋初到清末,村中書塾、學館,歷朝不斷,明萬曆時有26所,清道光年間(1821年至1850年)達28所。
1990年秋,江西省歷史學家周鑾書到流坑考察,寫下《初訪流坑村》一文。
1996年初冬,國家文物、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鄭孝燮等考察流坑村,認為流坑村“是中國文物保護、歷史文化地區保護的一個重要發現”。
1997年8月初,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專程考察流坑村,為流坑題詞:“千古第一村”。
2003年10月,流坑村被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建築特色

格局

流坑村中,門樓之間以村牆連線圍合,巷道內鵝卵石鋪地,住宅、宗祠臨巷而建,占地361萬平方米。村中有明清古建築及遺址計260餘處,其中明代建築、遺址19處。如紀念性樓堂、書院、戲台、牌坊等,還有店鋪、水井、橋樑、古墓、古塔遺址等,計有戲台、書屋等文化建築14處、牌坊5座、宗祠48處,廟宇8處。另有古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古墓葬、古塔、古村門等遺址32處。
明代中葉,從南京辭官回鄉的刑部郎中董燧帶領族人,在村子西南方用人工挖掘出“龍湖”,將湖水與烏江聯為一體,使烏江和龍湖像護城河一樣把流坑環抱其中,既利於居住,又利於農耕。村子經董燧重新規劃、改建後,原來密如蛛網的小巷,逐漸形成“七橫(東西向)一豎(南北向)”八條較寬街巷,使整個村子形成“七橫一縱”的梳子形狀。每條巷的巷口都直對烏江河岸,並且都建有一個碼頭。碼頭使河風順暢地進入村中,從而調節村子的溫度。

特色

流坑村內有頗多的由於數代同堂或以血緣關係聚族而居形成的建築群組,重要的有18組,如“大賓第建築群組”、“星第門建築群組”、“思義堂建築群組”和“處仁門建築群組”,數幢建築前後相連,左右相通,合縱連橫,曲折多變,出入是門,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給人形成院內有院、門裡套門的迷宮式感覺。
明代中葉,董燧等人在流坑村地下建設了一套十分科學的環保排水系統,這些水道至今還在發揮著作用。巷口首尾皆設門及望樓,用於村人關啟防禦。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分區居住,一如唐宋時代的里坊規制。各房派宗祠與各房派族眾結合在一起,全族大宗祠則建於村北,其他宮觀廟宇均建於村外。全村外有烏江、龍湖環繞,內有村牆門樓守望。

文物遺存

文物名稱文物特點文物圖片
狀元樓
狀元樓位於流坑村西棋盤街旁,坐西向東,是硬山式重樓。平面呈正方形,樓為兩層,下層前後門直通,前門北側有木梯通二樓;上層為祭堂,門楣上有“狀元樓”大匾;正中有神閣,內設神台。作為樓閣建築,具有表彰功名、藏書閱覽和供文人雅會功能,是全村最高的標誌性建築,從上可俯瞰村落全貌。
狀元樓狀元樓

文館
文館位於流坑村北陌蘭洲之西,坐北朝南,主體為三進磚木結構的建築,堂、廡、池、橋、樓、閣齊全,集讀書、講學、祀祖、敬賢、藏書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為典型的古學宮建築,說明流坑先人對教育的重視和文風之鼎盛。
文館文館

仰山廟戲台
仰山廟戲台為舞台、看場、四角亭和神廟為一體的建築,反映流坑豐富的民間娛樂活動;注重裝飾,內頂設定藻井,亭上的雀替、硬挑和斜撐均以木材精工雕琢,富有寓意。
仰山廟戲台仰山廟戲台

環中公祠
環中公祠位於中巷東端,為祀奉董孕旋而建,清代建築。有三扇大門,廳堂較闊。
環中公祠環中公祠

高坪別墅
高坪別墅坐落在流坑古村西北處,龍湖的西岸,坐北朝南,東側向湖。前面辟有門院,後面古樹參天。高坪別墅的主體為一正人兩進式的磚木結構建築。
高坪別墅高坪別墅

翰林樓
翰林樓位於賢伯巷口,明代建築,為二層磚木結構,樓平面近正方形,樓上層的前後牆有瞭望窗,樓正面檐下磚刻“翰林”橫額,兩側下為“數封天子詔,當代帝王師”磚刻聯。門楣上嵌有“少司成第”磚刻橫匾,為明代宰輔楊士奇所題書。
翰林樓翰林樓

歷史文化

流坑村是中國封建宗法社會的一個縮影。在一千多年歲月里,流坑董氏依靠嚴密的封建宗族制度來凝聚族眾、維繫秩序、穩定發展。

文物價值

流坑村古建築群是集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和民俗風情為一體,具有地方特色的贛派建築,是代表著流坑文化的遺產和積澱,也是歷史文化名村的核心價值。
流坑村古建築群集建築、環境、傳統文化為一體,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古建築群,深入挖掘其內涵,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對撫州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

保護措施

1996年11月19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江西千年古村流坑,中國古代文明縮影》一文,引起全國轟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的李鐵映同志當即作出重要批示,使流坑村的保護工作得到國家文物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和省文物局的重視與支持。
1997年8月22日,江西省政府特批流坑村為江西省歷史文化保護區,公布21處古建築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流坑村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樂安縣政府投入160萬元對文館、武當閣和狀元樓等進行維修,搶救修繕古建築面積達5300平方米。同時利用村民捐資對環中公祠、樂善公祠、“高明廣大”坊等13處宗祠、廟宇古建築進行修繕。

旅遊信息

地址

流坑村古建築群位於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烏江之畔。

交通

從南昌出發,經生米大橋上昌寧高速,走樂安(豐城)方向,從“流坑南互通”下高速,路口有去流坑古村和牛田古樟林的指路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