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如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圖書)

流光如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流光如夢——大眾文化熱潮三十年的熱情,謝軼群著,責任編輯:楊曉燕 張麗娉。2008年10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30千字。本書聚焦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大眾文化發展的熱點、焦點事件與人物,幾代人心靈的不滅記憶,時光深處的悠遠回聲。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暗示,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簡要目錄,媒體推薦,引 子,

圖書信息暗示

書名: 流光如夢——大眾文化熱潮三十年的熱情
著者: 謝軼群 著
書號: 9787563377619
責任編輯:楊曉燕 張麗娉
出版時間:2008.10
定價: 32.00
開本: 16開
字數: 230千字
圖片: 99幅
頁數: 320頁
定價:32.00大的

編輯推薦

著名傳媒人士與學者 師永剛謝泳、張鳴鼎力推薦!
聚焦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大眾文化發展的熱點、焦點事件與人物,幾代人心靈的不滅記憶,時光深處的悠遠回聲。
在目前“改革開放三十年”專題系列圖書中,是第一本以大眾文化為主題的圖書。

作者簡介

謝軼群 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生長於潛山,沉潛於安慶,試筆於昆明,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文化評論及文史隨筆等40餘篇,出版有歷史散文《民國多少事》(九州出版社,2007)。其作品知性與感性交融,文風清逸流暢,不寫快餐文字,力避學究氣息,深受讀者喜愛。

內容簡介

流光如夢,主要介紹中國電視的發展史。
在1958年5月1日,距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在人類史上第一次進行正式的電子電視系統公開播出試驗22年後,中國第一個電視台———北京電視台開始試播,隨後陸續成立了上海電視台、哈爾濱電視台、廣州電視台、天津電視台等等,到1963年,中國有電視台、試驗台、轉播台36座。
三十年間,一次決定中國命運的會議讓冰河緩緩解凍,大眾文化開始生長起來——
一位叫鄧麗君的台灣女歌手帶著她的天籟之音悄然來襲,各種大眾文化熱潮自此一發不可收;柔靡輕款的歌聲未息,香港的聲畫讓佛家少林寺開創了數十年的視聽武打之風。
一種叫“朦朧詩”的文學體裁席捲全國,一代青年都是文學青年;讓人如痴如醉的《霍元甲》、萬人空巷的《上海灘》,開拓了民眾精神世界新的疆域;金庸的“成年人童話”在有華人的地方數十年不衰,瓊瑤的小說竟成“愛情教科書”。
一個“新民俗”——春節聯歡晚會,承載了多少人的文化記憶;王朔的文字,讓人知道崇高可以挖苦,高尚可能可笑;席慕蓉的清淺詩行滋潤了多少人的心靈,由北向南輻射的“汪國真熱”竟以笑柄煞尾;余秋雨由萬眾仰首的文化大師變成了對世故文人的“千年一嘆”;“全民選秀”造成的電視傳播業奇觀……
《流光如夢》通過喚醒曾讓我們沉醉的記憶,檢視三十年來伴隨國人心智開放、成熟的種種文化現象與文化心理。

簡要目錄

解凍的冰河 ——1980年前後的影視文化狀況
“白天聽鄧小平,晚上聽鄧麗君” ——大眾文化第一波
一座寺廟的電影傳奇 ——《少林寺》及其系列影片
文星照耀中國 ——文學熱與朦朧詩潮
遲志強入獄與家庭舞會遭取締 ——大眾文化發展的短暫遇挫
第一部香港劇集與第一首粵語流行歌 ——《霍元甲》衝擊波
現代遊俠與都市騎士 ——《上海灘》和周潤發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金庸武俠小說的商業與文化奇蹟
海峽彼岸的“愛情教母” ——瓊瑤言情小說及其影視產品
“新民俗”的盛與衰——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同根同祖的清新之風 ——台灣影視歌的十年風靡
行吟詩人般的“搖滾教父” ——崔健與中國搖滾二十年
新詩也通俗,詩人也流行 ——席慕蓉與汪國真
“國產電視劇終於好看了!” ——《渴望》開啟的大眾文化新局面
從藝術殿堂到商業江湖——張藝謀與陳凱歌的電影之路
躲避崇高與褻瀆神聖 ——王朔、周星馳與無信仰心態的流行
古代經典與現代聲畫 ——四大古典名著的電視呈現
“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榮辱余秋雨
商業時代的傳播業奇觀 ——被“全民選秀”攪動的社會
網路文學、網路事件與網路紅人 ——網路文化的初潮湧動

媒體推薦

舊時情境,今日目光。中國三十年間大眾文化史的深情記錄與深沉思考。
——香港《鳳凰周刊》執行主編 師永剛
本書清晰敘述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間大眾文化的重大事件和發展脈絡,視角獨特,文采斐然,頗具學術性和史料性,並給人享受,發人感慨。在同類題材中,本書是一本有特色、有創見的著作。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謝泳
當大眾從革命的精神兮兮走出,大眾復甦,大眾文化也開始復甦。在這特別的三十年,原本百姓日用的精神消費、男歡女愛、家長里短、民間小調、通俗歌曲,在此間卻有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衝擊和跌宕。此書是回顧,也是反思,語調平和、內蘊深遠的反思。在大家都急急忙忙向前奔的時候,這種回顧和反思,對每個人都有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鳴

引 子

是什麼塑造了大多數人的心靈?是什麼構成了現實生活之外的情境?是什麼融入了大家的共同記憶?是什麼構成了多數人的文化生命軌跡?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不是厚重浩繁的學術經典,不是藝術前沿的先鋒作品,而是電影電視,是流行歌曲,是通俗讀物,是文娛活動——是被叫做“大眾文化”的那一類文化形態。
歲月匆匆。不經意間,新時期的大眾文化已走過三十年的歷史。三十年間,一浪浪的大眾文化熱潮興起又平息,此伏而彼起。一幅幅畫面,一張張容顏,一段段旋律,隨流光而去,如夢如幻。今天一一重拾它們,淡淡的感傷中,我們才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很久,經歷了很多,也淡忘了很多。
三十年間,先是一個決定中國命運的會議讓冰河緩緩解凍,大眾文化生長起來,我們開始有了比較多彩的影視、歌曲、文學和舞會。一位叫鄧麗君的台灣女歌手帶著她的天籟之音悄然來襲,各種大眾文化熱潮自此一發不可收。柔靡軟款的歌聲未息,刀光劍影即起,香港的影像讓佛家少林寺開創了二十餘年的視聽武打之風。一種叫“朦朧詩”的文學體裁席捲全國,一代青年都是文學青年,詩人之夢是最燦爛的夢。讓人如痴如醉的《霍元甲》、萬人空巷的《上海灘》,開拓了民眾精神世界新的疆域。金庸的“成年人童話”在有華人的地方數十年不衰,瓊瑤的小說竟成“愛情教科書”。與傳統歌唱藝術南轅北轍的崔健讓國人知道了搖滾,由雅而俗的第五代導演編織了中國電影的光榮與悲愴。席慕蓉的清淺詩行浸潤了多少人的心靈,“汪國真熱”又重新點燃了多少顆詩心。《渴望》呼喚道德與真情,形成了那么強勁的衝擊波;而王朔與周星馳,挖苦神聖,解構經典,一樣從者如雲。有了一個曾牽動千家萬戶的“新民俗”,是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多了一個與現實世界並列的虛擬天地,叫網際網路;余秋雨引起的萬眾傾心,變成了對世故文人的“千年一嘆”;在“全民選秀”製造的電視奇觀中,又升起一片人造星群……
三十年來風雲流變的大眾文化,記錄著兩代人的昔日情懷與心靈歷程。攪動時光的河流,喚醒讓我們曾經沉醉和夢想的記憶,所體驗和收穫的,不僅是回顧往事的傷感與溫馨。
流光如夢,但不如煙;煙終將散,而往夢依稀。一波波的大眾文化熱潮,在關心它們的人的心裡投影著,積澱著,沉睡著,又被喚醒著,會伴人們一路走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