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禮堂

洽禮堂位於鎮海蟹浦十七房內,為鄭氏女祠。族人將女祠定名為“洽禮堂”。“洽禮”為合和禮儀之意。合和,《管子·入國》:“凡國都皆有掌媒,丈夫無妻曰鰥,婦人無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表現,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規範和準則。古時的禮教以“忠、孝、節、義”為核心,男人以“忠孝義”為準則,女人以“孝節”為標準,鄭氏婦女只要符合“孝節”標準,其牌位就可入女祠。現女祠保存完好,國內罕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洽禮堂
  • 地理位置:鎮海蟹浦十七房內
  • 創建年代:光緒七年
  • 創建人:戴恭人
創建緣由,歷史價值,地圖信息,

創建緣由

鄭氏女祠創建於光緒七年,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鄭氏宗族多數人出門經商,經商男人走四方,護家女人管老少。鄭氏家族商幫曾經擁有過的輝煌,有家中婦女的一半功勞,她們為鄭氏宗族事業興旺做出太多的犧牲和貢獻,女祠創立者戴恭人(1814—1888年)就是其中一員。
戴恭人是廟基頭三房十四世溥仁公鄭開成(1816—1866年)的妻子。戴恭人16歲時嫁到鄭家,其丈夫溥仁公結婚後就告別妻子遠離家鄉,在蘇州、南京、開封一帶經商。婚後不久,年邁的公公離開人世,戴恭人一人撐起門戶,料理家事。她外要操持田地農活,內要孝敬年邁的婆婆,生活艱苦。丈夫在外經商,路途遙遠很少回家,她長期獨守空房,到三十歲時才生一子,取名傳華(1843—1880年)。她悉心服侍婆婆,撫育孩子,三代人其樂融融。可是好景不長,婆婆和丈夫溥仁公不幸先後去世,後年38歲的兒子又離她而去,只留下她們婆媳、孫女三人,雖有萬貫家產,可戴恭人視其為身外之物。她看到本族的大宗祠中只有男祠,便提出了一個衝破世俗的構想:出資興建一座女祠,專為祭祀族中女先輩之用。她的想法得到族人的支持。光緒七年,戴恭人委託十五世傳瀾公承辦,在宗祠後院空地建造鄭氏女祠“洽禮堂”及廂房若干楹,助祀田若干畝。從此,鄭氏女眷也有了自己的祠堂。

歷史價值

女祠在我國寥寥無幾,只有徽州歙縣的“清懿堂”,潮汕地區的“婆祠”、“祖姑祠”,陝西銅川的“姜女祠”等幾處。其他地方的女祠都是在女性死後,子孫為追悼她們,才建了祠堂。而十七房女祠是女人自己出資建造,為女性獨用的女祠,女性可入祠祭祀、共商女性大事。
“洽禮堂”女祠內正廳前懸掛著“松齡柏節”、“竹倚娥江”、“澄粹資靈”的匾額,這些匾額,都是講述女子勤儉持家、忠於愛情的典範。每一塊匾額的背後都有一個催人淚下的辛酸故事。

地圖信息

地址:寧波市鎮海區澥浦鎮開源路十七房村鄭氏十七房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