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器療法是一種包括用長短腿分析半脫位並用活化器進行矯正的脊椎矯正診療技術。長短腿分析是通過長期研究所公認的檢測通則來測試人體脊椎和四肢關節,再由腿的長短反應來判斷是否存在脊椎或關節偏位,即半脫位(subluxation)的診斷方法。活化器(Activator)是一種能夠發出高速度、低幅度的脊椎矯正設備,通過手動的輔助可以對人體的脊椎和四肢關節產生矯正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化器
- 外文名:Activator
- 又名:活化器療法
- 類別: 醫療、技術
- 作用:脊椎矯正診療
- 起始:1976年
- 研究者:Dr. 佛爾和Dr. 瓦倫
簡介,診療要點,診斷方法,矯正作用,發展過程,
簡介
活化器療法是一種包括用長短腿分析半脫位並用活化器進行矯正的脊椎矯正診療技術。長短腿分析是通過長期研究所公認的檢測通則來測試人體脊椎和四肢關節,再由腿的長短反應來判斷是否存在脊椎或關節偏位,即半脫位(subluxation)的診斷方法。活化器(Activator)是一種能夠發出高速度、低幅度的脊椎矯正設備,通過手動的輔助可以對人體的脊椎和四肢關節產生矯正的作用。
診療要點
在活化器療法的診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讓人體結構達到平衡的狀態。對於每一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需要檢查其腿長的變化,腿長的變化反應了人體的平衡狀態,從而找到脊椎或四肢關節存在半脫位的位置,最後再用活化器進行矯正,並對治療前後的腿長變化、半脫位的位置和治療的效果進行記錄。
診斷方法
在美國脊椎矯正學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診斷脊椎半脫位,第一種是靜態的X線片分析,第二種是動態的觸診方式,這兩種方法都有缺點,因為沒有辦法訂出一套重複性較高的科學的標準。經統計,靜態的X線片分析的可靠性只有28%,而動態的觸診方式的可靠性也只有50%,可是活化器療法讓患者俯臥的姿勢來分析長短腿變化的可靠性可達到78%,是比較準確的方法。
長短腿分析中主要通過分離試驗、壓力試驗和應力試驗三種測試來找到半脫位。做分離試驗時,是讓患者自己來完成醫生所指示的動作來使相關的脊椎關節和肌肉產生牽動,而壓力試驗和應力試驗是由醫生對患者的脊椎關節做輔助的動作以達到牽動相關的脊椎關節和肌肉,通過這三種試驗引起的腿長短的變化來判定是否存在半脫位以及半脫位的方向。
矯正作用
用活化器矯正雖然接觸面積非常小,但是只要矯正位置正確,活化器的力道就能整個穿透到要矯正的椎骨。活化器的主要特色是速度,若速度太慢的話身體的抵抗力會較大。經研究若以快速度的力量來作用,當身體肌肉還來不及產生抵抗反應時就已發生作用而達到效果,因此速度是矯正功效的主要因素。而活化器在0.3毫秒的瞬間就已將力量傳遞出去了,骨頭就在這很短的時間完成矯正。
發展過程
在1967年,一開始活化器療法是以徒手來做矯正的動作,因為這樣太耗費醫生的力氣而且會傷害到醫生的手肘,後來才開始發展矯正設備。使用矯正設備可以使施力方向比較準確,力道的重複性更好,而且矯正設備是在不斷更新進步的,在速度方面更快,在力道控制方面也有所改善,可以調節力量的大小使矯正更安全。1976年第一代活化器誕生,1994年開始使用第二代活化器,1985年獲得美國衛生署資金的資助,開始研究活化器在軀體所產生的共振情況,同時也開始研究活化器作用在軀體之後對於骨頭的活動狀況,研究結果是骨頭的移動範圍可達0.3~1.6毫米。當下已經發展到第四代活化器
徒手矯正和活化器矯正的作用比較
經測試若用徒手矯正,假如以540N的力量作用在腰椎L4的椎體上,可以達到移動椎體1.1mm。因此雖然你用百分之百的力量施於椎體上,其實作用於骨頭的力量卻只達到20%而已。
若用活化器矯正,只要使用140N的力量同樣作用在L4的椎體上,可以達到最大移動椎體1.6mm。根據研究發現,脊椎由後向前作用的共振頻率是30~50Hz。活化器利用接近人體共振頻率的脈衝,利用共振效應能有效的放大力量,強化治療效果。假如你施予150N的力量,因共振的作用其力道可達到450N。在美國曾發生颶風將吊橋吹斷的景象,原因就是颶風吹向橋面波浪狀的搖擺而產生共振現象將吊橋震斷,這原理與活化器能以較小的衝擊力而取得較大的效率是一樣的。
活化器療法的發展過程和現狀
活化器療法是由Dr. 佛爾和Dr. 瓦倫所共同研究的。這項技術在40年前就已開始使用,剛開始是用徒手的方式治療,後來發覺這樣會傷害到醫生的手肘,才開始研發用儀器設備來代替,從而使活化器由第一代發展至第四代。最新的活化器不僅矯正效果顯著,對於活化器的力道和穩定度也相對的提高。脊椎活化器方法(Activator Method,AM)在美國的脊椎矯正學界中排名是第二位,在美國22所大學裡面有關於AM這門課程,約有1萬名學生在學習這門技術,每年約有2000個畢業生在從事這個行業。目前為止活化器療法是大家認為真正有效的技術,而且也是脊椎矯正界被公認最有效的技術,因為活化器療法不斷地在進步不斷地在研究。
活化器療法治療和保健三階段
(1)初始密集階段:身體會經歷如下變化,即①症狀明顯,關節不穩定及神經系統異常;②症狀減輕,炎症水腫減輕;③身體感覺變好,活動能力增強。建議矯正間隔:每周2~3次,持續2~3周。
(2)復原矯正階段:身體會經歷如下變化,即①症狀消失,身體功能增強;②身體感覺健康,軟組織恢復功能;③症狀發生前的狀態,肌肉與韌帶強壯。建議矯正問題:每周1次,持續2~3個月。
(3)保養健康階段:享受完美生活,脊椎更穩固;保健與預防,身體功能最佳狀態。建議矯正間隔:每2周1次或每月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