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課時制

美國於50年代首先對傳統的課時制進行改革,試圖打破每節課45分鐘的固定死板的做法,改由根據學校不同學科和不同教學活動來確定不同的上課時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動課時制
  • 解釋:15—25分鐘為一個單位的教學時間
  • 時間:大課55分鐘,小課30分鐘
  • 起源:美國
活動課時制以15—25分鐘為一個單位的教學時間。有的課程,如數理化等核心課程可以連續用2—3個單位的時間,而某些輔助課程則只需用一個單位的時間。活動課時制在改變課時結構的同時,往往還對教學對象的組織做相應的變動。
我國上海的育才中學也曾進行過活動課時制的實驗。它也是將課時分為大課和小課兩類,大課55分鐘,小課30分鐘,不同學科使用不同單位的時間。重在進行邏輯思維的物理和數學等課多採用大課的方式,重在進行形象思維的音樂和生物等課多採用小課。每個學日分為三段,每段為一大一小的兩節課,每天為六節課,第一、三、六為大課,二、四、五為小課。
活動課時制實施長短課的設定和交替安排,有助於打破死板、固定的課時模式,使課時的長短便於適合教學內容及其特點,充分利用教學時間,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張弛有別。但它也帶來班級間上下課時間易錯位,互相干擾,課表安排困難等不足,會增加教學管理的難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