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廳,清代行政區劃名。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衛置,治今甘肅省臨潭縣東新城。...... 洮州廳,清代行政區劃名。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衛置,治今甘肅省...
洮河上游名為洮州廳管轄,實際則控制在“洮州三土司五僧綱”之手。五僧綱即卓尼禪定寺僧綱、臨潭卓洛寺僧綱、祿巴寺僧綱、嘛呢寺僧綱、固城寺(今侯家寺)...
洮州,又稱臨潭,地處中國內陸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坐標為東經103°52′,北緯34°10′-103°52′。東鄰岷縣,北接康樂、渭源兩縣,...
洮州廳供圖 洮繡既要講究針法,又要講究繡法。針法有平針、參針、挑針、長短針、空心針等;繡法有鎖針繡、錯針繡、網地繡等。同時還要看式樣,式樣有盤花、剁...
(1826年—1902年)字東皋,馬灘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舉人。歷任清水縣儒學訓導、洮州廳教授、四川知縣。有惠政,縣民贈萬民傘。後被聘為皋蘭書院山長達...
至此,迭部境內除今洛大、臘子二鄉和桑壩鄉道藏、查哇二村等地外,均屬卓尼楊土司世襲領地,時稱後山十四旗,隸屬鞏昌府洮州廳。民國初廢府、州、廳建制,地方...
古籍書441本、可蘭經27冊、洮州廳志8冊(、光緒版、康熙版、乾隆版)、洮州衛志2冊。其中洮州廳志(光緒版)2013年被專家評為國家三級文物...
臨潭縣隸屬甘南藏族自治州,古稱洮州,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農區與牧區、藏區與漢區的結合部。臨潭縣總面積1557.68平方公里...
置於甘肅平番縣屬及洮州廳屬,共二人。管理所屬土民、土兵事宜,受陝甘總督及甘肅巡撫統轄。參見 “土司”、“土官”及“指揮使司”[1] 。...
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衛為洮州廳,屬甘肅省鞏昌府。 民國二年(1913年),劃甘肅省為七道政區時,改廳為縣,從此洮源大部分地區劃歸臨潭縣管轄。1949年前,...
迭山,即疊山,較早記載見於清光緒《洮州廳志》:“疊山橫雪”。但疊山位於疊州之北,疊州之名則始於北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北周始於疊川置疊州(治...
萬人扯繩賽是甘肅省臨潭縣民眾性的一項傳統民俗體育活動,實際是一種大型的撥河比賽,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舉行。該活動來源於明駐古洮州臨洮軍中強體之...
臨潭縣清真華大寺,原名洮州禮拜寺,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洮州廳志》記載,“沐英,明徵西將軍,洪武十三年(1380年),洮州...
後來明朝實行屯田戌邊,據《洮州廳志》記載“從征者,諸將所部兵,即重其地。因此,留戌。”許多人落戶於洮州,扯繩之俗遂由軍中轉為民間,就是古之牽鉤在...
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迭部縣北部,有一座東與舟曲相連,西南與四川若爾蓋、南坪接壤,北與卓尼為鄰的山峰,它就是山體重疊連綿,為甘南州第一大山《洮州廳志》所...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循化廳境域,東南至老鴨關120里河周界;東至積石關60里河北碾伯縣界,河南河州界;南至下則蓋寨,多兒替寨,350里洮州廳(今甘肅臨譚縣...
茶馬司,官署名。宋有都大提舉茶馬司,掌以川茶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換馬匹。明初於洮(治今甘肅臨潭)、秦(治今甘肅天水)、河(治今甘肅臨夏)、雅(四川雅安)等州...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出生於甘肅省鞏昌府洮州廳卓尼楊氏土司所轄曲華相(又譯齊白西、車巴溝、垂弼勝)地方的相康村(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刀告鄉...
亦屬洪和郡轄地,隋為臨洮郡(即臨潭縣)轄屬,唐為洮州臨洮郡臨潭縣管轄,《洮州廳志·疆域》載:洮州北至景古城接狄道界140里,唐時就設唐汛於蓮花山派兵把守...
1907年篆輯《洮州廳志》18卷 (今存)。又著《甘肅人物誌》40卷,《西圃膝稿》8卷,惜皆毀於兵資。[1] 參考資料 1. 甘肅包永昌 .隴南生活網[引用日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