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洪超,1909年生,湖北黃梅人。1927年進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同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轉入朱德、陳毅所率領的部隊,任朱德的警衛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南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轉入紅5軍工作,任紅5軍第1縱隊中隊長、大隊長,紅8軍軍部參謀,紅5軍第1師師長,紅3軍團第6師、第4師長。參加了湘鄂贛邊區的游擊戰爭、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6月負傷致殘。1934年8月榮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同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在江西省信豐百石打響,時任紅4師師長洪超在第一線指揮,不幸被敵人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烈士戰鬥事跡
1933年3月在草台崗戰鬥中,洪超身負重傷失去了左臂。1934年1月在攻占
沙縣縣城戰鬥中,他擔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內,榮獲中革軍委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一枚。
洪超是紅軍
長征中最先隕落的一顆將星。與洪超搭檔的師政委
黃克誠,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繼任他職務的
張宗遜,則被授予上將。這些新中國的將領後來都感慨,自己是戰爭的倖存者,而洪超這樣的犧牲者,在紅軍早期的將領中是大多數。
長征期間犧牲的紅軍官兵中,有名有姓的營以上幹部約為430人,其中師職幹部約有80多人。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條件困難,許多高級將領都沒有留下翔實資料,如
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洪超,就連一幅照片或一幅畫像也沒有留下來。
1934年10月20日,根據中革軍委命令和
紅三軍團軍團長
彭德懷指示,時任紅軍第四師師長的洪超率部作為先頭部隊通過贛縣塘坑口,向
信豐新田百
石村挺進,準備突破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當時雖然還沒有“
長征”一詞,但這個師卻成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鋒。
防守這一帶防線的,是粵軍總司令
陳濟棠指揮的廣東軍,沿線修築了數量眾多的碉堡,號稱是“銅牆鐵壁、堅不可摧”。不過,
陳濟棠自己也不相信這套鬼話,他以保存自身實力為第一原則,根本就沒有打算認真守這條防線。
“南天王”陳濟堂與蔣介石有矛盾,在與紅軍的經年作戰中也沒少吃虧。早在1934年秋天,他就派代表到中央蘇區與紅軍談判。紅軍
長征前夕,周恩來特派何長工和潘漢年去同
陳濟棠秘密談判,雙方達成了包括紅軍向陳的防區借道在內的“五項協定”。根據這一協定,紅軍西進時應該可以平安通過粵軍防線。
陳濟棠同紅軍達成秘密協定,需要瞞著蔣介石。他害怕手下泄露此事,允許借道並未向下明確傳達,只是向少將以上的軍官含糊地下令:“敵不向我襲擊不準出擊,敵不向我射擊不準開槍!”紅軍為嚴格保守突圍秘密,也沒有向下級傳達秘密協定內容,未將準備通過的道路通知粵軍(擔心粵軍有異途中埋伏),便採取了強行假道的方式。這樣,1934年10月21日紅軍前衛部隊到達百石的時候,粵軍依然沒有撤退,紅軍只有以武力通過。
與粵軍數度交手的紅軍,對戰勝眼前的守敵還是充滿信心。按照部署,洪超親自率紅十團進軍百石,
黃克誠政委率紅十一團、十二團等在側翼打掩護,阻止敵人可能的增援。
21日上午10時,紅十團在團長
沈述清、政委楊勇的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百石附近的制高點,架起機槍,向守敵發起猛烈的攻擊。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越過鐵絲網,翻過深深的壕溝,向高處的碉堡衝去。此時,駐在金雞圩的敵人一個營企圖增援百石,
鄧國清團長、張愛萍政委指揮的紅十一團,
謝嵩團長、
蘇振華政委指揮的紅十二團一同出擊,將敵擊潰。
百石守敵只有200多人,根本抵抗不住紅軍的猛攻,不久就棄守碉堡,收縮在村里一座建築堅固的“萬人祠”里,被紅十團包圍。紅軍要其投降,裡面的粵軍卻不停地向外打槍,把喊話的紅軍戰士打死。
此時,洪超帶著一個警衛排準備趕往紅十一團與
黃克誠政委會合,恰好路過這裡。他馬上到前沿觀察,命令調集迫擊炮消滅圍牆內的敵人。話音剛落,便被圍牆內的敵人射中頭部,當場犧牲。
洪超犧牲後,部隊將迫擊炮調來,一發發炮彈將一米多厚的麻石圍牆炸開了幾個大缺口,戰士們沖了進去,殲滅了頑敵。不過,
紅三軍團最年輕的師長、年僅25歲的洪超畢竟犧牲了。
有的戰史,將此役稱為“中央紅軍取得
長征第一仗勝利”。不過統計突破第一道封鎖線的戰鬥,給紅軍造成包含民夫在內的戰鬥減員3700人,付出的代價也不算輕。紅軍此次突圍成功,粵軍先頭部隊遭受打擊後便馬上收縮是重要原因之一。
陳濟棠表面上算是勉強履行了假道協定,其實主要是怕自己的實力受損,洪超等人的奮勇作戰和犧牲仍然是突破封鎖的首要因素。
洪超作戰英勇果敢、指揮出色是大家公認的,對他的性格上卻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價。紅軍的士兵和下級軍官多認為他待人和藹,團一級幹部卻認為他脾氣暴躁,工作方法有些簡單。解放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長征前夕擔任紅十一團政委的王平,對此有深刻的印象。
長征出發前,洪超師長打電話讓王平派人去領槍,他的話不多,王平沒聽明白,順口就問了一句:“團里每個戰士都扛兩條槍了,現有的槍都背不完,還領槍乾什麼?”接著,王平又說了具體困難,電話那邊的洪超馬上火冒三丈地罵道:“老子要槍斃了你!”後來還是在洪超旁邊的
黃克誠政委把電話接了過去,問清了十一團的情況才算了事。雖然有這種缺點,洪超的勇猛卻是大家稱道的。
“洪超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的革命精神,值得我輩學習!”
彭德懷在得知洪超犧牲後,十分難過地說了這句話。40年之後,身處逆境的
彭德懷在臨終前還記得這位老部下,要身邊的人不要忘記洪超。
洪超的墓碑建在江西
信豐縣百
石村的一座小山坡上,這也是
長征路上的第一座紅軍墓碑。離此不到30公里處,是紅軍的第一座無名烈士碑,是為紀念200多名無名紅軍指戰員。他們在
長征途中留下來養傷,在洪超犧牲四個月之後的一個雨夜被敵人殺害。洪超的親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知道洪超的埋骨所在。
人物事跡
洪超是紅軍長征中最先隕落的一顆將星。他,1909年生於湖北黃梅,跟隨朱德、陳毅轉戰井岡山、中央蘇區,在紅三軍團擔任過團長、師長等職,榮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參加過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為開創、保衛中央蘇區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4年10月21日,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洪超帶領部隊在信豐新田百石村打響了紅軍長征的第一仗。在戰鬥中,紅軍戰士搶占百石附近制高點,架起機槍,向敵人猛烈地掃射。當敵軍逃入村里一座建築堅固的“萬人祠”圍屋時,紅軍高喊“繳槍不殺!”,勸他們投降。然而,他們負隅頑抗,並槍殺了多名喊話的紅軍戰士。正在前線指揮戰鬥的師長洪超得知這一訊息後,十分惱火,並果斷命令:“堅決消滅敵人!”話音剛落,他不幸被一顆流彈擊中頭部,血流不止。當政治委員黃克誠趕來時,洪超艱難地睜開眼說道:“不要管我,堅決消滅敵人……”說完就犧牲了,為革命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在黃克誠的率領了,紅四師全殲敵人,取得了百石戰鬥的勝利。戰鬥結束後,百石村民眾掩埋了洪超烈士的遺體。
時任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悉知洪超犧牲的訊息後,高度稱讚:“洪超同志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的革命精神,值得我輩學習!”1974年11月,彭德懷臨終囑咐說:“不要忘記洪超,他是我們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個師長。”時任紅三軍團政治委員的楊尚昆後來回憶說:“洪超同志18歲時參加南昌起義,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優秀指揮員。”2005年5月,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欣然為洪超烈士墓題寫墓銘:“洪超烈士之墓”,表達了對洪超烈士的深切懷念。
生死戰友情
人世間有各種各樣的感情,比如親情、愛情、師生情、同學情等等。雖然這些感情很感人,但是畢竟是在一種既定條件下的特定感情。其實,人世間最寶貴、最感人的是“戰友情”,因為“它”是由鮮血甚至生命凝聚成的感情,是出生入死形成的情誼。80多年前,彭德懷與他的戰友郭一清、洪超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就結下了這樣一份令他終生難忘的生死戰友情。
彭德懷臨終前囑咐說:“不要忘記洪超,他是我們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洪超是彭德懷的老部下,長期跟隨彭德懷,驍勇善戰,深受紅軍官兵愛戴。1974年11月,彭德懷在含冤去世前,仍念念不忘這位老部下,囑咐身邊的人:“不要忘記洪超,他是我們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個師長。”
洪超,1909年出生於湖北黃梅新水鄉貧苦農民家中。1926年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曾任兒童團團長;1927年夏入葉挺任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教導隊學習,18歲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4月,他跟隨朱德、陳毅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12月被調到彭德懷領導的紅四軍第三十團(原紅五軍主力)任排長、參謀。從此,彭、洪兩人成為艱危與共的戰友。
1929年5月恢復紅五軍番號,在彭德懷領導下,洪超先後任軍部參謀、第一縱隊中隊長和大隊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湘鄂贛根據地的鬥爭。從1930年8月起,洪超先後擔任紅三軍團團長、師長等職務,在第一、二次攻打長沙的激烈戰鬥中,衝鋒陷陣,英勇殺敵。
1930年冬至1931年秋,洪超在紅三軍團前委書記、總指揮彭德懷領導下,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爭。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紅五軍、紅八軍番號被撤銷,各師歸紅三軍團部指揮,洪超任第六師師長。1932年3月,贛州戰役結束後,重新設立紅五軍,洪超擔任紅一師師長。此時,蘇區中央局於3月中旬召開江口會議,決定將紅軍主力分別組成中(後改為東)、西兩路軍。西路軍由紅三軍團第五、第七、第十四軍組成,洪超所部在總指揮彭德懷、總政治委員滕代遠領導下,於3月20日從贛縣江口出發,經信豐、大余、崇義等地到達上猶,擔負赤化贛南西河地區,打通與湘贛的聯繫,將湘贛蘇區與中央蘇區聯成一片的任務。洪超為開創和保衛中央蘇區,出生入死,深得彭德懷賞識。
1932年12月至1933年1月,洪超率部參加了黃獅戰鬥、長源阻擊戰,取得了重大勝利。2月,他又率部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同年3月,洪超在草台崗戰鬥中負重傷,失去左臂。但他身殘志不殘,兩個月後,又被任命為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
1933年9月,在彭德懷領導下,洪超率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戰爭。洪超率領紅三軍團第四師先後參加了福建洵口遭遇戰、硝石戰鬥、資溪橋戰鬥、八角亭戰鬥、團村戰鬥、泰寧大洋嶂阻擊戰和沙縣戰鬥,在每一次戰鬥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1934年1月,在攻占福建沙縣縣城戰鬥中,洪超指揮部隊英勇作戰,擔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內,這是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紅軍攻克的第一座縣城。沙縣縣城戰鬥結束後,洪超奉命率部返回江西。
1934年夏末,在狙擊國民黨軍周渾元和吳奇偉的兩個縱隊向紅三軍團進攻時,彭德懷又把“蠟燭形防禦戰”的任務交給了洪超。蠟燭形陣地是由三個高地組成的,洪超指示第三營營長張震做好堅守陣地的準備。第三營構築工事時,洪超親自到陣地上作具體指導。紅軍堅守這個高地距離敵軍只有四五百米,有的只隔一個小山溝,連敵人喊吃飯、換哨、修工事的聲音都可以聽得清。敵人實行經濟封鎖,紅軍連鹽也吃不上,又缺乏武器彈藥。在這種極其艱難的環境中,敵軍十分瘋狂,以三四個團的兵力,—擁而上的羊群戰術向紅軍陣地進攻。形勢十分嚴峻!在洪超親自指揮下,紅軍戰士發揚“有敵無我,有我無敵”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愈戰愈勇,直打到彈盡糧絕時,戰士們仍奮勇地與敵人拚刺刀。經過反覆衝殺,浴血搏鬥,紅軍最終取得了狙擊戰的勝利。由於作戰勇敢,指揮果斷,多次率部出色完成戰鬥任務,他獲得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洪超師長當年的部下、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曾經這樣回憶:“洪超同志是我們三軍團最年輕的師長……我們一共見過3次面,他英勇果敢、待人和藹,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長征。國民黨蔣介石在紅軍長征途中設定了四道封鎖線,其中第一道封鎖線設定在安遠、信豐、贛縣、南康一線,由國民黨南路軍陳濟棠駐守。此前,根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指示,紅軍代表曾與陳濟棠代表進行談判,雙方達成了就地停戰等五項協定。但是,由於陳濟棠沒有及時將有關協定精神傳達到其前線部隊,因此,在第一道封鎖線上,雙方戰鬥十分激烈。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彭德懷命令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洪超擔任開路先鋒,他當即表示堅決完成任務。10月21日,洪超率部由贛縣潭坑口向信豐百石前進。上午10時,紅十團在向百石村悄悄摸索前進時,被敵人發現。“砰!砰!砰!”槍聲驚動了寂靜的山谷,機槍“噠噠噠……”的聲音震撼了大地,衝鋒號聲劃破了長空,長征第一仗就此打響了!
在洪超指揮下,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百石附近的制高點,架起機槍,向守敵猛烈掃射。此時,紅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越過鐵絲網,翻過深深的壕溝,向高處的碉堡衝去。槍炮聲、吶喊聲響徹山谷。聽到激烈的槍聲,駐金雞圩粵軍一個營猛地向百石村撲來,途中,遭到紅十一團、紅十二團迎頭痛擊,受到紅軍打擊,敵人潰不成軍,慌忙逃走。
200餘百石守敵被紅軍打得暈頭轉向,急忙逃離碉堡,躲進村里一座建築堅固的“萬人祠”圍屋裡。紅軍攻占百石碉堡後,很快將圍屋包圍起來,隨即展開政治攻勢,高喊“繳槍不殺”口號。可是,躲在圍屋裡的民團卻負隅頑抗,一會兒向外打幾槍,一會兒又扔出幾顆手榴彈。洪超馬上到前沿觀察,果斷命令:“用迫擊炮堅決消滅敵人!”話音剛落,他不幸被圍牆內射出的一顆流彈擊中頭部,血流不止,壯烈犧牲。
當洪超犧牲的訊息傳到紅三軍團指揮部,彭德懷痛心疾首,親自趕赴現場憑弔。彭德懷的部下、山西省軍區原副政治委員張平凱在《憶彭大將軍》一書中詳細地回憶了這一情節:洪超“作戰英勇,是三軍團有名的猛將、年輕的指揮官,犧牲時年僅二十五歲。他為紅軍突破第一道防線,立下了首功。彭軍團長失去了一名愛將,非常沉痛,他含淚和同志們一起掩埋了洪超的屍體,然後懷著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切齒仇恨,踏著烈士們的血跡,繼續率部西進。”這足見彭德懷對洪超的器重和悼念,對洪超犧牲的無限悲痛。
戰鬥經歷
洪超,號楚傑,小名新明,1909年6月15日生於湖北省黃梅縣下新鎮。他6歲那年喪父,9歲時母親改嫁,從此與祖母相依為命。洪超幼時斷斷續續讀過幾年書。為了生存,當過童工,做過學徒,沿門乞討過,倍嘗人間艱辛。
1926年,北伐軍進入黃梅,洪超投身於火熱的革命鬥爭中,擔任兒童團團長,帶領兒童團員們,配合農民協會、婦女協會開展對地主湖霸的鬥爭。
大革命失敗後,地主湖霸反攻倒算,洪超罹遭毒手。湖霸高四元要洪超賠償他家的損失,指使打手把洪超捆綁起來,先是放在有菱角殼的曬場上橫拖直拉,後是拴在大樹下用篾刀朝兩臂上砍。洪超渾身上下被刺傷砍傷,鮮血淋漓,幾次昏迷過去,從未呻吟半句,只是說:“要殺要刳由你!”高四元的兇殘,觸犯眾怒,鄉村父老憤憤提出抗議:“大人做的事,與小孩何乾,找不著東瓜啃?瓜,下作!”高四元自知理虧,變換手法,把洪超關在一座古廟裡,打算乘夜深人靜時,叫人投入湖中溺死。地下黨組織派魏老四前來營救。魏老四化裝成賣酒郎,借宿古廟,使巧計灌醉了看守洪超的打手,用匕首割斷了捆綁洪超的繩索,乘夜背著洪超逃出虎口。在九江,經洪克安介紹,洪超進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學習,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1927年12月11日,洪超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洪超到韶關附近轉入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朱德見洪超年輕、機靈,留他在身邊當警衛員。洪超於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南起義和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戰鬥。
洪超勇敢、組織能力強,乾起事來利索、有魄力,不久,升任紅四軍班長、排長。
1929年1月,紅五軍上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於井岡山之寧岡。為加強紅五軍的領導工作,從紅四軍中調去一批骨幹,洪超被派到紅五軍司令部擔任參謀工作。從此,洪超跟隨彭德懷南征北戰。
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不久,紅四軍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紅五軍奉命擔任保衛井岡山(湘贛邊)革命根據地的任務。敵人乘紅四軍離開井岡山之際,調動湘、贛、粵三省兵力前來圍攻。紅五軍激戰七日七夜,終因敵多我寡,敵強我弱,被迫暫時退下井岡山,脫離湘、贛邊革命根據地,向贛南進軍。敵軍前阻後追,紅五軍在1個多月的時間,同敵大小戰鬥數十次,急行軍2000多里,不得休息,傷病員增加,兵員日見減少;部隊吃不飽,穿不暖,許多指戰員連草鞋都沒有,赤腳行軍,異常艱苦。洪超不怕艱苦,但對處於被動挨打局面,覺得不是滋味,思想曾一度表現動搖,要求脫離紅軍,回到湘、贛去做地方工作。後經過黨組織的教育說服,洪超克服了這個弱點。
1929年下半年,紅五軍黨委決定,採取以縱隊為單位分散活動,派第五縱隊遠到鄂東南地區,創建革命根據地。洪超被派到第五縱隊第十三大隊任中隊長。
12月,紅五軍第五縱隊奉命策應大治兵暴,截擊從城內出來的敵軍。天剛曉,他帶領中隊戰士衝到城下,朝城樓上打了幾排槍。敵團長朱麻子,看到紅軍這么幾個人也來攻城,於是親自帶領一個營出城反撲。洪超帶著戰士扭頭就跑。敵人緊追不捨,進入了紅軍的伏擊圈。兩邊山上機關槍,迫擊炮,步槍,手榴彈突然一齊開火,軍號聲、吶喊聲震動山谷。此時,洪超帶領戰士們迴轉頭來猛衝過去,兩邊山上的紅軍戰士也一齊衝殺下來,打得敵人措手不及,不到一頓飯工夫,全殲敵營,朱麻子身受重傷被活捉。接著,紅軍乘機攻占了縣城,迫使城內敵人投降。洪超由中隊長升任大隊長。
紅五軍第五縱隊來到鄂東南一年之內,自身獲得較大的發展,鄂東南革命根據地也獲得鞏固與發展。
1930年5月3日,紅五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個縱隊會師於湖南江東鄉之長壽街,得悉平江駐有敵軍王東源旅之餘賢立團,長沙縣“清鄉隊”兩個隊,平江縣“挨戶團”17個隊,總計步槍在3000支以上、重機槍18挺,紅五軍軍委決定以紅五軍全力進攻平江縣城,殲滅此敵以擴大政治和軍事的影響。
6月,紅五軍猛攻平江縣城,敵軍憑工事堅固,頑強反抗,激戰5個小時,下午4時,才將敵軍全線擊潰。之後,乘勝占領平江縣城。此役,紅五軍共繳得長短槍700多支,重機槍11挺,擊斃敵軍營長3名,俘虜400多人,紅軍傷亡也有300多人。
21日,紅五軍全軍強占江西修水縣城後,勝利轉移鄂東南之陽新、龍港休息整訓5天,後向陽新、大冶、通城一帶進軍,廣泛發動人民民眾,組織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努力擴大紅軍和蘇維埃政權的影響。
不久,根據黨中央指示精神,成立紅三軍團指揮部,下轄紅五軍、紅八軍兩軍,將原紅五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縱隊改編為紅五軍,約5000人;將原紅五軍第五縱隊加上鄂東南遊擊隊編為紅八軍,約3000人槍。
紅三軍團成立後,先是攻克黃石港、大冶,繼而占領通山、崇陽、羊樓市、趙李橋、雲溪、城陵磯和岳陽。
7月中旬,紅三軍團為奪取長沙省城,乃將部隊轉移平江縣城集結整訓補充新兵。
經過湘、鄂、贛邊區特委和紅三軍團前委聯席會議一致決定,於7月22日平江起義兩周年紀念會後,首先攻奪長沙省城,建立湖南省工農兵蘇維埃政權,然後再攻奪武漢和南昌,實現“立三路線”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
七八月間,紅三軍團勝利攻占湖南省會長沙,創紅軍歷史上第一次攻占一個省會之先例。不久,紅三軍團退出長沙,撤至平江東鄉長壽街整編。洪超在上述戰鬥中屢立戰功,升任紅三軍團第八軍副參謀長。
1932年,紅三軍團攻贛州未克,紅五軍第一師師長侯中英被俘。部隊撤回整編時,洪超任紅三軍團第五軍第一師師長,參加了贛州、南雄水口、宜黃樂安、建黎泰和和全資戰役。不久,由於犯了極其嚴重的軍閥主義錯誤,洪超被免除師長職務,由該師參謀長彭紹輝充任之。
洪超改正錯誤很快,九十月間又被調任紅三軍團第五軍第三師師長。
1933年5月間,紅三軍團部隊於大湖坪整編時,將小團擴編為大團,小師擴編為大師,在改編前,洪超是小師師長,改編後為大團團長,即紅三軍團第四師(由原一、二、三師合編組成)第十二團(原第三師縮編)團長。
9月,洪超升紅三軍團第六師師長。
是年1月,洪超調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2月,榮獲中央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夏末,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打完高虎腦戰鬥以後,紅三軍團在廣昌以南的驛前地區組織防禦,阻擊向中央蘇區節節逼進的國民黨周渾元和吳奇偉的兩個縱隊。洪超接受了“蠟燭形防禦戰”的任務。紅四軍第十團第三營守在一個名叫蠟燭形的高地上,蠟燭形陣地是由三個高地組成的,洪超指示三營營長張震準備如何防禦。三營構築工事時,洪超親自到陣地上作具體指導。
紅軍守這個高地是非常艱苦的,距離敵軍只有四五百米遠,有的只隔一個小小山頭,連敵人喊吃飯、換哨、修工事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由於敵人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紅軍生活匱乏,連鹽也沒有吃的,更缺乏武器彈藥。敵人十分瘋狂,以3至4個團的兵力、一擁而上的“羊群戰術”向紅軍進攻。在這嚴峻的形勢下,洪超親自指揮戰鬥,高喊:“有敵無我,有我無敵!”在洪超的鼓舞下,指戰員人人奮起,愈戰愈強。打到彈盡糧絕時,戰士們仍奮勇地與敵拼刺刀。刺刀捅彎了,用腳踩直,再端起來刺殺敵人。“蠟燭形防禦戰”在洪超親自指揮下,取得完全勝利。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主力紅軍北上抗日,開始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10月21日,紅一方面軍突破廣東軍閥在安遠、信豐間第一道防線時,紅三軍團第四師奉命攻占固陂圩。部隊向前開進時,洪超率領第十一團的偵察排趕前衛團,在前衛團與主力之間遭由金雞方向來的廣東軍閥陳濟棠第二師偵察部隊的伏擊。因他騎著一匹白馬,目標較明顯,當即犧牲。戰鬥結束後,戰士們將洪超的遺體掩埋在信豐縣附近的大橋鎮。
洪超犧牲後第二天,紅軍就突破了敵人第一道封鎖線,占領了固陂圩,從南康、大康間渡過贛江上游的章水,向湖南前進。
人物紀念
洪超1927年離開家鄉參加革命,至全國解放初一直杳無音信。1954春,他的一位同鄉和戰友回鄉帶回噩耗,卻不知道他犧牲的確切地點,更不知洪超埋骨何處。家人也曾尋找過烈士遺骸,卻毫無結果。
洪超犧牲後,由於戰事匆忙,他的遺體被當地一位陳姓老鄉草草收斂,安葬在村前的山腰上。紅軍將洪超生前的一件長大衣留給他作紀念,這件大衣也許是洪超留下的唯一的遺物。每逢清明節,當地村民都要集體為他掃墓,以淳樸的民間方式祭奠英靈。後來政府尋找烈士遺骨,根據這些線索確認了洪超的埋葬地。
2005年3月下旬,當年洪超的部下張愛萍上將的女兒張小艾,建議修建洪超烈士墓,得到當地政府的回響。紀念碑於2006年清明節完工,原軍委副主席
張震上將題寫了碑名──“洪超烈士之墓”。
2006年6月初,洪超犧牲近72年之後,通過中央電視台《
我的長征》,家人才知道洪超犧牲的地點在江西
信豐。一個月後,在百
石村圍棟山腰洪超烈士墓前,洪家人長跪不起,令圍觀者唏噓不已。
洪超因中流彈犧牲,看來是偶然事件。然而紅軍中這樣犧牲的將領非常多,主要原因都是在前沿親自觀察和指揮。當年紅軍指揮員習慣於親臨第一線,雖然付出許多犧牲,卻激勵起指戰員們的士氣。
洪超是中央紅軍
長征中犧牲的第一個師級幹部,而且是最年輕的主力師師長。
長征中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自始至終都不只是普通戰士,將士們的鮮血是灑在一起的。
1965年3月8日,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的滕代遠從北京致信黃梅縣人民委員會,信中說:
洪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他為工農兵蘇維埃政權光榮的事業,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建設、壯大和發展,為黨的偉大的事業而犧牲,盡了他畢生的精力。他具有革命的無產階級立場,在對敵鬥爭中,無論在大、小戰場上,都是勇敢的。他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一切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他對黨無限忠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直到他英勇犧牲尚存有一口氣的時候,還念念不忘黨的事業。他在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偉大事業中和紅軍建設中,作出了不少重要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