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憶舊遊》一部由作者世鼎創作的散文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洪澤湖憶舊遊
- 作者:世鼎
- 創作年代:現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師範生,畢業後分配在泗洪縣雙溝鎮的農村國小任教。雙溝是蘇北名鎮,南臨淮河,東傍洪澤湖,水陸交通,魚米之鄉。但那時卻是窮鄉僻壤,訊息閉塞,人民貧困,長年為溫飽憂愁。農村國小條件更差,一片荒地上,除了幾口泥草房的破爛教室,和一片周圍長著荒草的操場,其餘設施,一概皆無。學生到校就上課,放學就回家,極少有文體活動。學生一走,當地教師也跟著回家了。偌大的校園,偌多的教室,就剩下幾個外地教師,游來晃去,孤魂野鬼一般,絕無生趣。不僅精神生活貧乏,物質生活更加貧乏,除每月三十斤糧食,每年一丈棉布證,其餘幾無供應。溫飽尚難得,更別望吃好穿好了。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匱乏,蚊蟲卻豐富,每年春夏秋三季幾乎每晚都要燒火驅蚊,否則就無法入睡。我寫了一首詩記述這種生活
作品賞析
我分配來雙溝工作的第二年初夏就遇上一次,玩得可高興了!還了解了許多關於洪澤湖的掌故,增長了知識,拓寬了眼界,把來到雙溝工作近一年的所有鬱悶和不快,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並從此愛上了雙溝,愛上了洪澤湖,決心獻身雙溝地區的教育事業,和雙溝人民一起,把雙溝建設得富裕美好,讓洪澤湖更加富饒美麗,多姿多彩。無論時局如何變化,潮起潮落,風起雲湧,這個信念一直沒有改變,直到退休。
記得那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天空藍藍的,太陽紅紅的,風輕輕柔柔的。廣袤的田野里,小麥一片金黃,玉米高粱一碧如洗,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窸窸窣窣地說著情話。
民辦老師吃過早飯便來到學校取齊,然後一起到河下乘船前往。船是宋老師借生產隊的。我們來到河邊,宋老師已經坐在船頭等候了。他看見我們,連忙搭上跳板,招呼上船;待大家坐穩,他迅速收了跳板和船錨,拔起竹篙,在岸邊用力一撐,小船就漂漂悠悠地駛向河心;然後他放下竹篙,划起船槳,掉轉船頭,向洪澤湖划去。
學校前面的河叫窯河,是淮河的支流,水面寬闊,水量充足,陽光下,河水緩緩東移,波光粼粼,像千萬條金銀蛇在遊動。透過水麵向下看,水中生長著許多水草,有紅梗的,綠梗的,大葉的,小葉的,細細長長,漂漂柔柔,隨水蕩漾。河邊生長著一簇一簇的蘆葦和香蒲,綠葉蔥蔥,風聲颯颯,時有水鳥飛鳴降落。
南岸有一道高堤護岸,這便是著名的雪楓堤。——抗戰時期,淮河水泛濫成災,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率領軍民築堤防水,使峰山、四河一帶百姓免遭水患,人民感謝彭師長恩德,以其名命堤,以示紀念。窯河兩岸遍植楊柳樹,樹根深入堤岸,護衛著河堤;樹枝相接,蒼蒼茫茫,宛若兩條綠色長龍。樹林中斷斷續續有草房出現。鵝鴨在河邊戲水,時有所見;雞犬之聲從綠林中傳出,時有所聞。
看著兩岸如詩如畫的風景,我們的小船像在彩雲中穿行,飄飄欲仙。小船駛出一里多路遇到一條放墨鴨捕魚的船,一群墨鴨船上船下吱吱嘎嘎地叫著,兩個放鴨人用竹竿不斷把它們趕入水中。墨鴨捉到魚便浮出水面,放鴨人再用竹篙把墨鴨撈上來,捏著脖子把吃進的魚擠出來,隨手把墨鴨丟進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