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沅江北岸。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建洪江寨,元末時已成為湘黔間商鎮。明代設洪江驛,清置洪江鎮,民國時有“小南京”之稱。迄今完好保存有三百多棟古窨子屋,六十餘座廟、堂、祠、院及一些舊報社、學堂、錢莊、戲台、作坊、商鋪、青石街巷沖等。明清窨子屋和會館是這裡最有特色的古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江古建築群
- 地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點: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沅江北岸
- 朝代:明
信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湖南省
洪江古建築群 VI-674
簡介
據著名民俗學家林河先生考證,在此之先,成都商人發現並開闢了一條繞開三峽,取道涪陵、酉陽、秀山,入酉水至古黔中郡(今湖南沅陵縣),經沅江達洪江,然後改乘苗船進入貴州清水江之黃平,再換乘馬幫入雲南、緬甸、印度,達西域各國的“南方絲綢之路”,比川人開闢的另一條“蜀身毒道”更為安全、便捷。由於這條商路的形成,移民而來的洪江人開始寄命於商,各地淘金掘寶者蜂擁而至,到明末清初年間,洪江便以其優越的水運交通和“扼西南之咽喉而控七省”的特殊地位,發展成大西南商業都會,一大批作坊、店鋪、客棧、商行、寺廟、會館應運而生,形成了“七沖、八巷、九條街”的市井格局,全國盡有18個省、24個州府、80餘個縣先後在洪江設立會館和其它商會組織100餘個。
洪江古建築群保護
調研中,單霽翔局長對洪江古建築群的起源、發展和興衰情況及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並實地認真考察了18處重要“國保”建築的保護利用情況及整個古建築群的保存狀況。最後,單霽翔局長指出:洪江古建築群建築特色鮮明,由於歷史上水運交通便利帶來的商業貿易輝煌,以及隨著水運交通迅速衰敗和地方黨委、政府對文物保護的重視,得以保存至今,較為完整,特色鮮明,並著重強調要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在保護範圍和建築控地帶內絕不能大拆大建,要儘快完成保護規劃和維修方案的編制,首先做好18處重要“國保”建築的保護利用和維修工作,要讓地方民眾得到好處、實惠,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好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