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屋圍村

洪屋圍村,位於鳳崗鎮東北部,距鎮政府3千米,占地面積1.17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境內有獅嶺山,海拔162米。東與深圳市龍崗區交界,相鄰自然村有鳳崗鎮塘瀝村、黃洞榕樹廈村、清溪鎮三中村。始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村民全是洪姓,故稱洪屋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屋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
  • 地理位置:鳳崗鎮東北部
清朝,屬東莞縣戎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鳳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第三區岑山鄉;1983年,屬鳳崗區黃洞鄉;1987年,屬東莞市鳳崗鎮黃洞管理區;2015年,屬鳳崗鎮黃洞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洪姓,於清道光三十年遷此。
2015年末,戶籍人口289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58人;80歲及以上14人,最年長者91歲(女);海外留學2人。外來暫住人口2066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04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荷蘭等。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鳳崗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等,荔枝、龍眼也有大面積種植。1988年,該村引進外資企業五金廠、大鵬塑膠廠,採用集體土地建廠房出租、有償租賃土地給外商建廠的形式,逐步發展工業。2015年,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芋頭粄、蘿蔔粄和喜粄。
鄉道玉泉路從該村經過。1965年通電,1983年通電話,1999年通自來水,2005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村中有籃球場、健身廣場,並配有健身器材。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代表性民居有洪全福舊居,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占地面積150平方米,由洪全福宗祠和四間平房構成,門前立有黃崗岩石碑,上書:“洪全福原名春魁,字其元、梅生,太平天國將領、紅門會領袖、大明順天國南粵興漢大將軍”;灰砂地面,牆體為夯土牆,部分外牆抹灰畫磚縫,檁條、封檐板、門窗等木構件使用杉木,有少量灰塑及彩繪,屋頂正脊為龍船形灰塑。已無人居住,保存基本完好,2004年被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洪氏祠堂,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1988年重修。
村有灼華碉樓、欽華碉樓。灼華碉樓,建於1923年,坐東向西,高9米。欽華碉樓,建於1922年,坐北向南,高24米,8層,樓底層有一個小水池,樓頂堆放許多石塊,頂層四面有內大外小的射擊孔。
村有回龍庵碑、文廟碑。回龍庵碑,位於回龍庵內,立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回龍庵左側有客家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為祭祀“十三位公”捐資興建的“崇烈堂”。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改建成文帝廟,內有文廟碑,立於乾隆五十年。
楹聯“君風丕振;懷德常新”,存洪氏祠堂。
清同治三年(1864年),洪秀全族侄洪全福由花縣落籍於洪屋圍。
1965年,新豐江電網輸電到黃洞洪屋圍。
1980年,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洪屋圍分田到戶。
1998年,該村在全鎮率先推行殯葬改革,實行火葬。
該村代表性人物洪全福(1836—1910),廣東花縣人,洪秀全族侄,太平天國瑛王,洪門會黨首領。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藏身於該村。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聯絡洪門會在廣州起義,自稱大明順天國南粵興漢大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