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橋

【洪坑橋】清代嘉慶丁丑(1757)年建起石拱橋,村名叫“溶坑橋”,也有稱“洪坑橋”,因此村名以橋得名。還有一種有關洪坑橋村名來歷的說法,老百姓叫洪坑橋這條小溪為坑,坑底地殼顏色為紅(赤)色,在此架起橋,橋名就叫“紅坑橋”,因此與洪同音,後用“洪坑橋”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洪坑橋頭的溶溪廟屬現今的洪坑橋、溶溪、新屋畈三個自然村共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坑橋
  • 位置縉雲縣東部
  • 轄區面積:約4.5平方公里
  • 村轄自然村:7個
歷史由來,行政地位,

歷史由來

清末民國時期,洪坑橋商貿繁榮,有16家店鋪,還有集市市場,永康、仙居的客商都前來此地進行商品交易。因此,在本省範圍內,洪坑橋這個名有一定的知名度,解放前的地圖上能找到洪坑橋,而找不到舒洪和大源。
塘岸塘岸
洪坑橋自然村姓氏以徐姓最早,大約14世紀初,徐器從古路遷居此地,後來又有從洪坑橋移居仙居和前溪等地。洪坑橋還有丁姓、胡姓、陳姓、潛姓、章姓、周姓、李姓、趙姓等10多個氏族。交通便捷,1959年就整盼提墊通汽車,1993年公路拓寬減坡,麗水台州省道貫穿本村。
徐氏宗祠----東海家廟徐氏宗祠----東海家廟

行政地位

洪坑橋系溶江鄉政府駐地,位於縉雲縣東部距縣城16公里,丘間平畈,海拔最低處為241米,最高處自然村為285米。洪坑橋村地處貞溪中上游地段,東與大雅畈村接壤,察影樂南為貞溪和田洋村為界,西與舒洪鎮溪下自然村為鄰,北與花樓山和西拳背斷岙水庫為界,轄區面積約4.5平方公里。洪坑橋村轄7個自然村,東面是洪坑橋,東北面是三青求,東南面是下岙,南面是前溪,西擔求婚邊是突頭,西北面是新屋畈,中間是溶溪。鄉主訂巴良政府駐洪坑橋東部平黃公路北側。
洪背乃祝坑橋村是全鄉的政治、文化、經濟、商貿中心。鄉中心國小、衛生院、郵政所、電信所、信用社、供銷社、移動通信門市、道班等單位都在該村朵煉,全鄉工業企業80%分布在洪坑橋村,工農業總產值占全鄉總量的大半,第三產業占全鄉八成以上,因此,洪坑橋村在本鄉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洪坑橋洪坑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