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物資志(1953-1984)下》是郭俊賢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陽市物資志(1953-1984)下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953-1984
- 編纂人員:郭俊賢
《洛陽市物資志(1953-1984)下》是郭俊賢編纂的地方志。
《洛陽市物資志(1953-1984)下》是郭俊賢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搞好經營管理,是企業正確執行國家政策,搞好企業本身建設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搞好物資供應的必要保證。物資在供應過程中,通過財務的核算,倉...
《洛陽六十年大事記略》由洛陽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書籍目錄 目錄 洛陽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洛陽六十年大事紀略》編纂人員 序 凡例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
《(1953-1985)》是丁懷通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書上限1953年,下迄1985年。本志採用橫排豎寫,除適當穿插圖表照片外,分設8章、36節和附錄,全書共約19萬字。史家通例,生不立傳。本志資料來源,以文獻檔案資料為主,也錄用了部份口碑資料。本志書中有關數據,以歷史上統計口徑為準;財務各項數據,則以...
《洛陽軸承廠志》是洛陽軸承廠志總編輯室編纂的地方志。該書記述了洛陽軸承廠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企業生產、建設、管理等各個方面。作品目錄 封面 洛陽軸承廠志 李泊溪同志惠存 洛陽軸承廠志贈 著作權頁 前言 圖片 洛陽市地理位置圖 洛陽軸承廠市區位置圖 洛陽軸承廠廠區地形地貌圖 洛陽軸承廠廠區鳥瞰圖 生活區建築...
一屆洛陽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從1950年2月至1950年7月共舉行協商委員會議三次;二屆洛陽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從1950年7月至1952年10月共舉行協商委員會議二十四次;三屆洛陽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從1953年10月至1955年9月共舉行協商委員會議七次。 政協洛陽市委員會自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光輝歷程,回顧其成...
1965年3月,兩公社合併,成立李樓公社。下轄26個村,隸屬於洛陽市郊區。1984年3月,撤銷李樓鄉人民公社,成立李樓鄉,同時託管石人鄉。2000年6月,郊區更名為洛龍區,李樓鄉屬之。2005年,撤銷石人鄉,劃歸李樓鄉所轄。2011年,撤鄉,改李樓鎮。2022年,撤鎮,改為李樓街道。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李樓鄉,位與...
河南閆莊村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閆莊鎮。位於嵩縣北部,是鎮政府所在地。其中包括三個自然村(閆莊、西園子、黨灣),28個村民組。分布於樊川溝與石槽溝下游兩岸。南與大坪鄉宋嶺接壤,西與賀營、王元村相接,北與高垛、湖溝毗鄰,東與店上村相連。村域東西長2.2公里,南北約2.1公里。東西向的洛欒公路與...
馬源涌同志1946年11月參加革命,1953年3月入黨,195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步兵學校,留校任教員。1963年轉業,曾任洛陽市廢舊物資公司商店副經理和河南柴油機廠勞資科長、機關黨支部書記、黨總支副書記、醫院黨支部書記等職。1984年7月退居二線任調研員、組織員。1991年4月獲高級政工師資格。 [1] ...
孫新科,男,漢族,1953年9月生,中共黨員,文博研究館員職稱。曾任洛陽古代藝術館館長、洛陽都城博物館館長。人物經歷 1984年9月起先後任市文化局(後文物園林局)文物科副科長、龍門文物保管所所長、龍門石窟研究所副所長兼總支副書記、洛陽都城博物館書記、洛陽古代藝術館館長、洛陽都城博物館館長。2001年2月起任...
2021年8月,榮獲2020年度洛陽市文明村鎮。建置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伊陽縣民主政府在三屯設定第二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至11月,三屯為縣民主政府駐地。1958年3月,成立三屯公社。1984年1月,改為三屯鄉。2011年,三屯鄉撤鄉建三屯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三屯鎮轄24個行政村:三屯、東堡、...
洛陽 應天門位於洛陽市定鼎南路,洛陽著名的“七天建築”之一,為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宮的正南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在隋代稱則天門,神龍元年(705年)避武則天諱,改為應天門,後改稱五鳳樓。此後歷經五代、北宋皆稱五鳳樓。應天門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若元正、冬至、陳樂、...
邙嶺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地處偃師區西北部,東連山化鎮和鞏義市康店鎮,南接城關鎮和首陽山鎮,西、北與孟津區平樂鎮、會盟鎮毗鄰,東北至黃河與孟州市相望,行政區域面積59.31平方千米。民國時期,屬偃師縣一區、二區;1983年12月,改為邙嶺鄉。2013年,邙嶺鄉撤鄉建鎮。 截至2018年末,邙嶺鎮...
常袋村道路縱橫,經緯分明,一條主道南北貫通,北接黃河古渡,南連洛陽花城。當年公社遷址,古今聞名的後大路在為今日昌盛的新街,這條新街與南北主道交加,形成了物資交流的會址。和上街平行向南200米處開通的東西大道,西半部1991年開通,東部2002年開通,大街以北是小浪底專用線。三條平行大道,間隔距離均勻,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