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之戰(北周北齊洛陽之戰)

洛陽之戰(北周北齊洛陽之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洛陽之戰,戰役名詞,指南北朝時期北周北齊洛陽之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洛陽之戰
  • 地點:洛陽
  • 時間:公元564年
  • 參戰方:北周、北齊
  • 結果:北齊擊敗北周
  • 主要指揮官:尉遲迥、高長恭、段韶、斛律光
概述,背景,過程,結果,

概述

北周保定四年(北齊河清三年,564年)九月至十二月,北周遣柱國尉遲迥等進攻北齊,於洛陽(今河南洛陽)被北齊軍擊敗的作戰

背景

是年九月,北齊帝高湛為改善與北周的關係,曾派人將住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的北周權臣宇文護之母送往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不久,突厥在塞北集合兵力,遣使告訴北周,約定再次聯兵攻齊。宇文護感念高湛送母之恩,不想再討北齊,但又怕違背了和突厥的約定而更生邊患,不得已,乃征內外諸軍20萬人東進。

過程

十月,宇文護軍至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派尉遲迥率精兵10萬為前鋒直指洛陽大將軍權景宣率荊襄之兵前往懸瓠(今河南汝陽);少師楊鍘進攻軹關(今河南濟源西)。
十一月,宇文護進駐弘農(今河南靈寶西),尉遲迥軍包圍洛陽,雍州牧宇文憲與同州刺史達奚武、涇州總管王雄等屯軍邙山(今河南洛陽北)。楊劂自恃以往與北齊作戰未曾失利,出關後輕敵深入,結果被北齊太尉婁睿襲破後降北齊。權景宣部圍攻懸瓠。北齊豫、永二州刺史舉州投降,權景宣遂占領二州。
十二月,北周軍乘勝進攻洛陽,三旬未克,宇文護分兵切斷河陽(今河南孟縣)道路,以阻遏北齊援兵。諸將輕敵,以為北齊軍必不敢出,因而戒備不嚴,僅派少量偵察人員作例行偵察。北齊派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救援洛陽、二將畏懼周軍兵力強盛,不敢前進。高湛無奈,決定與并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晉陽南下,親督諸軍解救洛陽段韶洛陽後,即與諸將登邙阪(今洛陽東北)觀察北周軍形勢。

結果

至太和谷(今河南洛陽東)與北周將遭遇,即傳令諸營結陣以待。以段韶部為左軍,高長恭部為中軍,斛律光部為右軍,周軍不意齊軍突至,軍心不穩,倉卒上山迎戰,段韶且戰且退誘敵深入;俟其疲憊發起反擊,大敗北周軍。周軍全線潰退,達奚武宇文憲王雄等被迫撤軍。權景宣洛陽兵敗,亦放棄豫州退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