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特卡經驗規律

洛特卡經驗規律(文獻作者分布規律),指的是通過對發表論著的統計來探明科技工作者的生產能力及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提出,內容,發展,局限,套用,

提出

1926年,在美國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供職的統計學家洛特卡經過大量統計和研究,在美國著名的學術刊物《華盛頓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題名為“科學生產率的頻率分布”的論文,旨在通過對發表論著的統計來探明科技工作者的生產能力及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這篇論文發表後,並未引起多大反響,直到1949年才引起學術界關注,並譽之為“洛特卡定律”。

內容

洛特卡選擇美國《化學文摘》和德國奧爾巴赫《物理學史一覽表》為數據源研究科技工作的論著數量分布。統計分析了《化學文摘》1907年—1916年10年累計索引中的部分作者,即姓氏以字母A和B開頭的6891位作者。分別列出發表過1篇、2篇,一直到346篇論文的人數。《物理學史一覽表》包括了1900年前物理學領域內出現的1325位物理學家及其論著,取其全部數據進行統計。
如果設F(x)=C/X^2, C,a為特定主題領域的特徵常數特例F(x)=C/X^2就是科學生產率的平方反比率表達式,通過級數求和可得出C=6/π^2=0.6079=60.79%。
它描述的是科學工作者人數與其所著論文之間的關係:寫兩篇論文的作者數量約為寫一篇論文的作者數量的1 / 4;寫三篇論文的作者數量約為寫一篇論文作者數量的1 / 9;寫n篇論文的作者數量約為寫一篇論文作者數量的1 / n^2……,而寫一篇論文作者的數量約占所有作者數量的60%。該定律被認為是第一次揭示了作者與數量之間的關係。

發展

林波特,德萊斯頓,戴維斯等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從不同學科,不同類型的科學文獻對此進行研究,從各個方面檢驗或修改洛特卡定律 在洛特卡定律基礎上,普萊斯進一步研究了科學家人數與科學文獻數量,以及不同層次科學家之間的定量關係,提出了著名的普萊斯定律和其他一些重要結論。他認為:“科學家的總人數,大致是按傑出科學家人數的平方增長的。”所謂普萊斯定律就是科學家總人數開平方,所得到的人數,那么多數量的科學家撰寫了全部論文的50%。

局限

1.洛特卡定律是根據化學,物理的學科得出的結論,其他學科套用時應做一定的修改。
2.洛特卡的數據抽取方法欠科學,在數據量大的情況下預測結果才比較客觀。

套用

1.在情報學圖書館學方面的套用,用它來預測發表不同數目文章的著者數量和特定學科的文獻數量,從而便於掌握文獻的增長趨勢,便於進行文獻情報的科學管理與情報學的理論研究。
2.在預測科學方面的套用,按照洛特卡定律,可以從統計或估計的科學著者數量來預測文獻數目的增長速度和文獻流動的方向。便於掌握文獻的流動規律,同時,從文獻計量的角度出發,也可以預測科學家數量的增長和科學法杖的規模及趨勢。
3.在科學學與人才學方面的套用,可以用它來研究科學家的活動規律,研究人才的著述特徵,便於科學家的理論研究和科學史的探討。從而為科學學與人才學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徑和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