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澗新居約道侶

《洛澗新居約道侶》是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洛澗新居約道侶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德祥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洛澗,新居,流水,人情,閒處,中長,碧草,一房,巾舄,作品注釋,

作品原文

洛澗橋西轉,蘿門流水香。人情閒處少,僧趣靜中長。
碧草生支徑,新松覆一房。吾將掛巾舄,遲爾共徜徉。

作品注釋

洛澗

古水名。又名 洛水 。即今 安徽省 淮南市 東 淮河 支流 洛河 。 晉 太元 八年(公元383年) 東晉 劉牢之 大破 前秦 苻堅 軍於此。《晉書·劉牢之傳》:“ 堅 將 梁成 又以二萬人屯 洛澗 , 玄 遣 牢之 以精卒五千距之。”

新居

(1).新建的住宅。 宋 蘇軾 《與程天侔書》之七:“ 白鶴峰 新居成,當從 天侔 求數色果木。”《人民日報》1981.6.21:“工廠陸續興建了四千五百多平方米新宿舍,十一個黨委成員沒有一個搬進新居。”
(2).新遷入的住所。 唐 韓愈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我時亦新居,觸事苦難辦。”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生偶他出, 秋菊 至 和橋 覓生還,並盛道 岐州 新居溪山之勝。”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一家鄰居》:“當我第一天搬進新居時,就開始注意到這一家鄰人了。”

流水

(1).流動的水;活水。《詩·小雅·沔水》:“ 沔 彼流水,朝宗于海。” 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 孫思邈 《千金方》人參湯,言須用流水煮,用止水則不驗。” 碧野 《富春江畔》:“這流水是半山‘冰壺洞’的飛瀑滲入山腳的‘雙龍洞’,匯成深潭,然後由‘雙龍洞’石潭中流出來,形成了這一條長流不涸的山澗。”
(2).謂水向低處流逝。《東觀漢記·明帝紀》:“十四年,帝作 壽陵 。制:‘令流水而已。’”
(3).形容流逝的歲月。 唐 韋應物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4).像流水一樣接連不斷。《史記·貨殖列傳》:“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子虛子 《湘事記》:“人眾如蟻附膻,日給飯至四百餘席,無晝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劇場。”
(5).即高山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 唐 李賀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二月》:“津頭送別唱《流水》,酒客背寒 南山 死。” 宋 范仲淹 《明月》詩:“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甌北詩話》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送陳澤州相國予告歸》詩:“《流水》一彈真絕調,朱弦三嘆有餘音。”
(6).京劇的一種板式。節奏緊促,每個分句之間停頓不明顯,是一種敘述性較強的曲調,用於表現輕鬆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緒。
(7).指商店的銷貨金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流水收簿》:“流水者,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漸進也。”如:今天店裡做了五千元的流水。

人情

(1).人的感情。《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史記·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新唐書·楊瑒傳》:“帝封 太山 ,集樂工山下,居喪者亦在行。 瑒 謂起苴絰使和鐘律,非人情所堪,帝許,乃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徐懋庸作〈打雜集〉序》:“那裡能夠及得這些雜文的和現在切貼,而且生動,潑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間約定俗成的事理標準。《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漢 王粲 《登樓賦》:“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婦人家勤儉惜財,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生活困難,心緒惡劣,要想得親近人的慰藉,這也是人情。”
(3).人心,眾人的情緒、願望。《後漢書·皇甫規傳》:“而災異猶見,人情未安者,殆賢遇進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齊書·盧文偉傳》:“善於撫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頗得人情。” 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近歲私鑄鐵錢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搖動。”《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 世宗 時, 史超 敗於 石嶺關 ,人情震恐,故師還。” 清 方文 《初晴》詩:“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歡。”
(4).人與人的情分。 唐 韓愈 《縣齊有懷》詩:“人情忌殊異,世路多權詐。” 宋 陸游 《舟中口占》:“業力頓消知學進,人情愈薄喜身輕。” 寧調元 《燕京雜詩》之五:“人情葉葉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難。”
(5).民情;民間風俗。《史記·李斯列傳》:“且 趙君 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邊上得力材武將佐等第姓名事》:“善撫馭,得 藩 漢 人情。” 清 李漁 《巧團圓·試艱》:“平時做慣貿易,走過江湖,把山川、形勢、人情、土俗都看在眼裡。”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對於 匈奴 的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語類》卷一三四:“若說是 蘇秦 怕 秦 來敗從,所以激 張儀 入 秦 ,庶 秦 不來敗從,那 張儀 與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詞話》第六七回:“也不來走走兒,今日還來說人情。” 清 李漁 《奈何天·計左》:“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塊石頭,決不講一點人情,決不可憐人。”
(7).指應酬,交際往來。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三折:“父親、母親人情去了,這早晚敢待來也。”《紅樓夢》第六八回:“一日少說,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還有三五十件。外頭從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禮,家裡又有這些親友的調度。”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處家人情,非錢不行。” 老舍 《駱駝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錢,他還親自去弔祭或慶賀,因為明白了這些事並非是只為糟蹋錢,而是有些必須盡到的人情。”
(8).饋贈;禮物。《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你這廝許了我人情又不還,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騷擾》:“近年以來,內外諸衙門指與上司官員慶賀饋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轄官吏俸鈔科取。”

閒處

亦作“閒處”。 謂在家閒居。《晏子春秋·雜上二九》:“閒處從容,不談議,則疏。”《後漢書·陳蕃傳》:“ 蕃 年十五,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 宋 曾鞏 《代人謝余侍郎啟》:“伏念某歸而閒處,時所背馳。分功名之無期,嗟志意之空大。”
亦作“閒處”。 僻靜的處所。《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 唐 讓曰:‘公柰何眾辱我,獨無閒處乎?’” 唐 元稹 《除夜》詩:“閒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

中長

指相當於一般人的身高。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中有丈八金像一軀,中長金像十軀。” 周祖謨 校釋:“所謂中長者,指與人高度同等之義。”

碧草

(1).青草。 南朝 梁 江淹 《貽袁常侍》詩:“ 幽 冀 生碧草, 沅 湘 含翠煙。” 唐 陳子昂 《春台引》:“感陽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懷宇宙以傷遠,登高台而寫憂。” 宋 蘇軾 《題織錦圖上回文》詩之一:“春晚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枯桐。”
(2).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可釀酒的草。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 瑤琨 去 玉門 九萬里,有碧草,如麥,割以釀酒,則味如醇酎。飲一合,三旬不醒;但飲甜水,隨飲隨醒。”

一房

(1).一個房間。《後漢書·文苑傳下·侯瑾》:“﹝ 瑾 ﹞常以禮自牧,獨處一房,如對嚴賓焉。”《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尤滋 ﹞見 虞博士 文章品行,就願拜為弟子,和 虞博士 一房同住,朝夕請教。” 丁玲 《莎菲女士日記·一月十二日》:“到單獨只剩兩人在一房時,我的大膽,已經是變得毫無用處了。”
(2).指家族的一支。 巴金 《家》二二:“這個大公館裡如今就只剩下 覺新 這一房人。”
(3).猶言一戶(人家)。《魏書·宣武帝紀》:“詔兵士 鐘離 沒落者,復一房田租三年。”《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自從造了大廳大堂,把舊屋空著,只做個倉廳,堆積些零碎米麥在內,留下一房家人。”
(4).數量詞。用於妻妾。 清 李漁 《奈何天·軟誆》:“你當初曾娶過一房,叫做甚么 鄒小姐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不必等我滿服,就娶一房媳婦進來要緊。” 老舍 《柳家大院》:“趕緊再給兒子續上一房。”
(5).數量詞。用於鳥巢。《詩·豳風·鴟鴞》“鴟鴞鴟鴞” 三國 吳 陸璣 疏:“鴟鴞似黃雀而小,其喙尖如錐,取茅莠為巢,以麻紩之,如刺襪然,縣著樹枝,或一房或二房。”
(6).數量詞。用於花果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蜀無兔鴿》:“ 太宗 朝遠方鹹貢珍異草木,今有馬乳蒲萄,一房長二尺餘, 葉護 國所獻也。” 魯迅 《彷徨·傷逝》:“她又帶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樹的新葉來,使我看見,還有掛在鐵似的老乾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
(7).數量詞。猶一函。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忠志》:“ 高祖 少神勇, 隋 末嘗以十二人破草賊號 無端兒 數萬。又 龍門 戰,盡一房箭,中八十人。”

巾舄

(1).頭巾和鞋。 唐 楊炯 《大唐益州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序》:“圓冠列侍,執巾舄於西階;大帶諸生,受詩書於北面。” 明 金實 《方竹軒賦》:“明月入戶,涼在巾舄。”
(2).指人的行蹤。 宋 梅堯臣 《送回上人》詩:“山川生眼界,巾舄遍區中。”

作品注釋

德祥,元明間僧。浙江錢塘人,字麟洲,號止庵。工書能詩。洪武初住持徑山寺。永樂中尚在。書宗晉人,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緌糟漢,我爭如爾何!」談笑而逝。姚少師《祥老草書歌》云:「祥師只今為巨擘,上與閒素爭蠙巑岏。錢塘山水甲天下,秀氣毓子為楩楠。十年不出筆成冢,中山老兔愁難安。晴軒小試烏玉玦,雙龍隨手掀波瀾。昨將一紙遠寄我,天孫機錦千花攢。願師勿置鐵門限,從它須索來千官。搢紳相與嘆莫及,便欲奪去加巾冠。厥聲已播不知息,箱篋盛貯光爛爛。」其為一時推重如此。吳之鯨《武林梵剎志》云:「祥公與夢觀仁公同參,相與肆力於詩。仁公以南粵進翡翠,作詩寓諷云:『見說炎洲進翠衣,網羅一日遍東西。羽毛亦足為身累,那得秋林靜處飛。』太祖怒曰:『汝謂我法網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園詩》忤上,幾不免。」《西園詩》今載集中,不知所謂忤上者何語,野史流傳,不足信也。祥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謬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