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彝族鄉簡介
地理位置:區境西部山區
面 積 176.4平方千米
耕 地 111156畝 (比上年增加144畝),其中:田3203畝,地7953畝;穩產高產基本農田7752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25畝。
人口·民族 2000年末總戶數2321戶,農業戶數2256戶。總人口9331人,其中:男4639人,女4692人;農業人口8901人;少數民族 (主要是彝族、哈尼族)人口8631人。農村從業人員587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9‰,比上年增0.71個千分點。轄區內人口密度為53人/平方千米。
洛河彝族鄉歷史
紅塔區歷史悠久,先秦時屬
古滇國地。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屬益州郡俞元縣,蜀漢時為建寧郡俞元縣地,兩晉時為晉寧郡俞元縣地。隋朝置寧州總管府西爨地。唐代貞觀年間屬求州。南詔贊普鐘九年(760年)設定溫富州,屬河陽郡。溫富州的設定,使玉溪市紅塔區在歷史上開始成為州一級的行政單位。大理國時為河陽郡休制部。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新興州,隸屬澄江府,明清兩代沿襲。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新興縣,次年改為休納縣。民國五年(1916年)因玉溪大河“形似玉帶,溪水清澈如碧玉”而改名玉溪縣。1958年玉溪、江川兩縣合併,仍稱
玉溪縣。1961年又重新分開。1983年9月9日改為玉溪市(縣級),隸屬於玉溪專區。[1]1998年3月15日,撤銷玉溪專區,設立玉溪地級市,原縣級玉溪市改為市轄區紅塔區。
洛河彝族鄉資源
紅塔區洛河彝族鄉,距中心城區19公里,國土面積176.4平方公里,位列全區第二。全鄉轄5個村委會3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837人。鄉內有彝、
哈尼、漢等民族聚居,其中彝族為主體民族,占89.6%,山區民俗和民族風情保存較好。境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享有“四個第一”的美譽,即高魯山海拔2614.1米,為紅塔區第一高峰;矣讀可海拔1566米,為紅塔區的第一海拔低點;深山狹谷中隱藏著鐵礦、鐵錳礦、石灰岩礦、銅鋅礦、矽石礦,易開採、品位高、儲量大,居紅塔區第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一個“
亮點”,是投資者的“熱土”;森林覆蓋率達86%,居紅塔區第一。
洛河彝族鄉發展
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洛河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農業穩鄉,工業強鄉,生態立鄉,科教興鄉”的發展戰略,把三次產業建設作為全鄉經濟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農業、工業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現代農業穩步發展。
煙、蔬、畜等產業優勢進一步顯現,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展。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先後引進了合力公司、玉溪鋼鐵公司、雙龍魯山鐵廠等骨幹企業,形成了礦—鐵—鋼產業鏈。三產業優勢逐步凸顯。餐飲、交通運輸業蓬勃發展;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彝族獨具特色的文化、
服飾、飲食等民族資源,為洛河鄉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後,洛河鄉將以高魯山、
森林、峽谷、水庫等資源為核心,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鄉村旅遊為輔助,打響雲南省第一宿營地和一山兩水三村一鄉品牌。
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97億元,實現生產總值(GDP)1.7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470美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6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99元。
洛河鄉這個曾經落後的農業鄉如今已變成了工業之鄉。四通八達、等級化的道路,日新月異的集鎮,小河邊綠草如茵的“火把廣場”,健身園地……彝鄉人民正在享受著工業發展帶來的城鎮文明。
地圖信息
地址:玉溪市紅塔區三零二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