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根皮爾索斯史密斯,現代英國散文作家,1865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費城,1946年3月2日在倫敦逝世。主要作品有《瑣事集》、《瑣事集續篇》、《再思錄》等,他創造出一種新的散文,用來反映現代精神及心理狀態。這種散文沒有固定的節奏和韻律,卻具有音樂性,是一種散文詩,精煉、緊湊、蘊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根皮爾索斯史密斯
- 外文名:Logan Pearsall Smith
- 出生日期: 1865年10月18日
- 逝世日期:1946年3月2日
家庭狀況
洛根1865年生於美國一個頗有才華的貴格會教徒的家庭。他的祖父曾經是費城圖書館的館長,父親羅伯特1851年和漢娜·惠塔爾結婚。惠塔爾的父親也是個工廠主,所以他們夫妻的生活很優裕,不必為生計操勞,兩人全都熱衷於宗教信仰,曾經發起了所謂至善論運動,並且著有好多部書,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是《基督教徒幸福生活的秘密》。洛根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富裕而又宗教氣氛極濃的知識分子家庭。1872年他跟隨母親初訪英國,回美國後於1881年進了哈佛福特學院。後來又作為特別生轉入哈佛大學,但是他一心嚮往的是英國的牛津大學。1888年他從美國前往英國後就定居在哪裡,1913年成為英國公民。
洛根於1891年從牛津大學畢業後來到巴黎,想成為一名作家。在巴黎,他寫了六篇小說,主要是關於牛津的生活,1895年以《帕那塞斯的青年》為書名出版,但是並不成功。
在法國居住了一段時間後,洛根又到其他國家做了廣泛的旅行後,於1895年底回到英國,在薩利郡鄉間租了一所農舍居住下來,從事讀書和寫作。在巴黎的那段時間,洛根最重要的收穫就是讀到了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小說與書信集,讀到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此外,他還第一次讀到了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詩歌及散文小說,這對他的散文寫作產生了重要的、直接的影響。
使洛根不朽的著作就是他的兩部散文《瑣事集》和《瑣事集續篇》。在書中,作者筆下的人物在倫敦四下里閒逛,乘公共汽車或者是步行,傾聽、觀察,和牧師一同進餐,在宴會上和老婦人們聊天,經常留神注意生活中的各種古怪現象,然後用精湛美妙的散文報導出來,仿佛自己是一個謙遜而又注重實際的哲學家似的。另一點是許多日常事物都擬人化了。他在書中坦言自己對金錢的熱愛,談及支票和現金時常露出興致勃勃的神采,其態度可謂熱忱,但絕不是急不可耐。書中透露了這樣的觀點:我們有可能獲得幸福,事實上可以在我們居住的那片小空間,在我們作為熟悉的事物總獲得。總之,在瑣事裡。
《瑣事集》出版於1902年,《瑣事集續集》出版於1921年,加上1931年出版的《再思錄》以及1933年出版的《最後的話》,構成了洛根散文作品系列。這些篇幅短小、有感而發的隨性文字,讀來讓人倍感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