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城關鎮尖角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南縣城關鎮尖角國小
  • 類別:全日制普通公辦國小
  • 地址:洛南縣城關鎮尖角村廟坪組
  • 別名:尖角中心國小
概況,尖角村概況,尖角村發展,

概況

洛南縣城關鎮尖角國小,又名尖角中心國小,位於洛南縣城關鎮尖角村廟坪組。尖角國小是尖角村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公辦國小。其前身為清朝時期創辦的尖角學堂,具體日期不詳。東臨S202省道和石門河,西靠尖角村賀家嶺,南面為民居,北面為洛南縣編織袋廠。

尖角村概況

尖角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分為尖角組、東坪組、下岩組、賀東組、賀西組、西坪組、南坪組、廟坪組、張溝組、汪院組、桃莊組。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尖角村人口總數為495戶、1798人,總耕地面積1295畝,是陝西省“一村一品”示範村,洛南縣“綠色蔬菜種植基地”,2007年被國家確定為沼氣項目建設村,任務120口。
2007年7月份,在國家項目尚未批覆的情況下,該村通過宣傳、動員,採取民眾自籌的辦法,及早動手、迅速啟動,在各方大力支持配合下,使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全村已完成沼氣池建設120口,主要集中在東坪、東上、東下、賀東、賀西五個村民小組,占總任務的80%,其中84口地上、地下部分建設及設備安裝已全部到位,開始產氣投入使用,36口地上部分正在加緊施工,預計7月底全部建成,8月底投入使用。

尖角村發展

洛南縣尖角村花石浪(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項目名稱:洛南縣花石浪(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項目內容:以縣城東郊縣河、洛河、黃龍河三河交叉口為中心,在704廠發電廠至陶嶺產業園區及花石浪猿人遺址周邊的洛河、黃龍河水體和沿岸地帶共0.6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建設花石浪(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總體布局呈一帶三廊五區多點格局,即:洛河軸線景區帶,文化主題長廊,山水生態長廊,田園風光長廊;度假休閒區,歷史文化區,徒步冒險區,田園風光區及宗教文化區;洛神樓、桃花冢主題公園、花石浪文化展示、宗教拜祭、露天浴場、竹筏漂流、濕地展示、農家樂等多個景觀節點。主要工程內容:攔水壩、五星級酒店、龍頭公園(洛神樓)、桃花冢(洛神山莊)、花石浪古街(博物館)、太極生態公園、工業展覽館、龍脖子生態公園、封子山宗教活動景觀等。目前完成項目詳細規劃。 洛南縣尖角村花石浪介紹 花石浪遺址位於陝西省洛南縣城關鎮東河村後花石浪山上,是兩個相距約30米的舊石器時代洞穴,時代距今約50萬年。  這裡發現早期人類牙齒化石,被命名為“洛南人牙齒化石”。南洞的發現尤為豐富,在20餘平方米的洞室內及洞口附近,有多達3萬件以上的石製品發現。石製品以石英和石英岩礫石為原料,主要是石核、石片與廢片。石器有刮削器、尖狀器與雕刻器及少量大型砍砸器。還有灰燼等早期人類生活遺蹟的發現。北洞也發現少量石製品及加工石器的遺蹟。哺乳動物化石包括大熊貓、犀牛、貘等20多個種類。在遺址周圍30公里範圍內,還有70餘處舊石器地點發現。 花石浪遺址集中反映了早期人類在該地區的頻繁活動,也為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特別是南北方的文化交流帶來重要信息。 花石浪遺十是距縣城北5公里之縣河、石門河、洛河三河六匯的尖角村東河花石浪。在花石浪東面的山坡上,有一個高約4米,寬約2米,洞深8.5米,面積20平方米,洞內堆積有3層古人類居住面的普通山洞。70年代,現任西北大學新生世地質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薛祥熙教授就發現了洛南猿人的遺蹟。1995年,薛教授重返洛南進行深入考查,確認了花石浪有洛南猿人生息的遺蹟。隨後,會同縣文管會,陝西省古生物協會聯合洛南猿人及其遺址公諸於世,這一發現和考古成果1997年被評為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花石浪遺址出土有有洛南猿人臼齒化石、石制器、打制的骨片、燒骨和刮削器、雕刻器及部分生活在水裡的兩棲哺乳動物牙齒化石、舊石器等3.5萬件。 據專家考證,這群原始人類大約在距今50萬年的中更新世早期,是我國北方最靠南的一個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遺址。 這一重大發現,不僅證明了洛南是人類是早的發源地,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 ,而且填補了秦嶺山區舊石器時代的空白,對中國乃至東南亞舊石器時代 南北文化的交流、發展和演化,考古舊石器時代先民的經濟生活都具有重大意義,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增添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2001年7月,國務院正式公布了第五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洛南縣花石浪遺址入選古遺址類111號,成為全商洛乃至陝南唯一入選的“國保”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