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馬塘村委會

洗馬塘村委會

洗馬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27.80平方公里,海拔1405.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653.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434.00畝,其中人均耕地2.00畝;有林地17092.50畝。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1戶,有鄉村人口2239人,其中農業人口2239人,勞動力124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60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79.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73.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洗馬塘村委會
  • 面積:27.80平方公里
  • 海拔:1405.00米
  • 年平均氣溫:16.00℃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新農村建設,

村情概況

洗馬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27.80平方公里,海拔1405.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653.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434.00畝,其中人均耕地2.00畝;有林地17092.50畝。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76戶,有鄉村人口2240人,其中農業人口2240人,勞動力11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60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57.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79.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開順村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34.00畝(其中:田1940.00畝,地2494.00畝),人均耕地2.0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7092.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8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3畝,主要種植八角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557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557戶通電,有23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7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6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彈石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94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6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3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79.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18.39萬元,畜牧業收入896.36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606頭,肉牛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97.15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56.45萬元, 工資性收入83.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73.0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3.3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4人 ,在省內務工45人,到省外務工3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85.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八角草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81戶,共鄉村人口2239人,其中男性1145人,女性1094人。其中農業人口2239人,勞動力1244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9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68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洗馬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屏邊四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61人,中學生8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5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63.1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47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50萬元,有固定資產4.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36人,黨員中男黨員29人,女黨員7人。 團員78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農民的發展生產意識落後,普遍無一技之長,發展經濟遭遇瓶頸,農業種植單一,屬粗放型經濟。。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提高老百姓的思想覺悟,組織培訓使其有一技之長,切實轉移剩餘勞動力,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

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