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覺橋

洗覺橋

泰州高港區古石板橋,位於泰州引江河東側,橫跨高港區口岸刁鋪交界的北箍江。整個橋面由九塊近四米的條石鋪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洗覺橋
  • 橫跨:北箍江
  • 建於宣宗道光年間
  • 位置:泰州引江河東側
歷史背景,規模,橋名來歷,

歷史背景

此類大條石板橋一般多建在宣宗道光年間(一八二一至一八五零),這座橋時為口岸、刁鋪兩地交通要道,至少有上百年歷史,橋的西側,刻“洗覺橋”三字;橋的東側,另刻有“永安橋”,均為陽刻的行楷字型。據傳,原先北箍江上沒有橋,兩岸百姓靠擺渡往來,非常不便。橋東南洗覺庵慧善師太和當地善人顧先生共同出資倡建此橋。誰知橋竣工的前三天,一位風水先生認為此橋克主,眾人求其給出破解之法。風水先生稱,一橋二名,可保師太和顧先生平安。一橋二名,頗為獨特。泰州市文物部門經過通盤考慮,決定對洗覺橋進行原址保護。

規模

清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鄉民嚴存仁、顧鶴山、嚴禮堂、陳金邦等幾人,捐資購石料,拆去木橋,重建石橋。
石橋全長11.8米,寬1.6米。橋兩頭的擋土牆及引橋部分均由同類花崗岩石材構建和鋪設,總長20多米。

橋名來歷

“洗覺”二字頗有來歷,在佛教辭典中,“佛”就是覺悟或覺悟的人。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苦修6年,餓得骨瘦如柴。他得到牧羊女羊奶和米粥的救助,在尼連禪河中洗了澡。洗去了身上的污垢,也洗去了心靈上的塵垢。洗好後,他坐在菩提樹下沉思,終於覺悟成佛。佛教把“洗”看成修行的必經之途。佛教認為只有先“洗”,才能後“覺”。“覺”也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自己覺悟,第二層次是能使別人覺悟,第三層次是覺悟佛理,達到“圓融貫通”。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日,又稱浴佛節。這一天,寺院中要用名香泡水,灌洗佛像。以這種莊嚴的洗沐儀式,紀念“洗去塵垢,覺悟成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