洑口廟古稱威顯廟始建於唐代,是古代福州名廟之一,更有永福(唐永泰年間永泰縣諱年號改稱永福縣)第一廟之稱。南宋宰相梁克家所著《淳熙三山志》里便有記載。嘉祐七年,鄉貢進士黃彝《威濟廟記》亦有記載。古址位於福州市永泰縣洑口鄉政府千年古樟樹處,新建廟宇位於通往203省道的村道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洑口廟
- 外文名:無
歷史簡介,現狀,
歷史簡介
洑口廟位於福州市永泰縣洑口鄉洑口村,乃漢時護鏡王之廟。王姓陳,諱必勝。南宋《淳熙三山志》記載,原文如下:
永泰縣東南二里而近大溪之濱,高阜之上有護境王廟存焉。王姓陳,諱必勝,漢時人也。家於閩城之烏石山,兄弟九人皆著奇節,沒而有靈,肇顯於洑口之地,其民相與立祠,貌欽事之且久。
唐永泰二年,茲邑初置,邑人柯氏者漁於川,中流有若枯木泛然而來,怪而視之,乃洑口祠所立王刻像也。既嘗所經見,愈驚爠,亟推之,復溯波而上,如是數四,乃奔告邑人。邑人素奉王之威德,相謂曰:“吾邑初置,王之來,其為吾民之福歟?”乃即今廟之址,疊石為屋,以安其像。自是遠近欽向,禱祀輻輳。旋建祠宇以嚴祭饕之事,其應如響。時潦凶札之沴,茲邑常少,實王之庇。官吏視事,必先伏謁祠下。為洑口城隍之神,凡三百年。
皇祐四年壬辰,江夏黃機目廟宇將弛,與邑中善士勸民出金,市珍材,度良工,造寢殿、饗亭、饌廚、賓廳,翼以迴廊,端以大門,總一百二十餘楹。又塑王及夫人之像,衣冠之飾,機帳之具,悉以精備。左右部從,或塑或或繪,無慮百數。庶以宅王之威神,福民於永,永無所愧焉。彝向年奉詔,免解赴春官,將行,有禱於王,默念:“彝苟被一命而還,當以鄙文仰記王之休德。”今跡若窮躓,其明白之心,敢欺神歟?因廟之成,故謹書其實,以信來者。
紹興元年,賜廟額“威顯”。十九年初,封靈貺侯。
現狀
坐落於樟溪之濱,面朝後亭溪,古廟為土木結構,進廟兩邊皆有神像,正中為護鏡王。亦有古時郡守名家文人題詩。70年代遭遇拆毀,古物盡失,只留碑文。
興於唐朝,風光一時的古廟,如今已看不到當年香火鼎盛,香客如流的風采。鄉人為了傳承廟宇文化,緬懷祖輩對威顯廟的虔誠,乃於80年代重修威顯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