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銀面值是集郵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銀面值
- 適用領域:集郵
洋銀面值是集郵名詞。
洋銀面值是集郵名詞。1897年至Igll年,清代國家郵政時期郵票票面所標示的面值幣制為洋銀,俗稱洋錢。1896年國家郵政建立,1897年開始發行郵票,面值由銀兩改為洋銀,即銀元。這段時期發行的小龍、萬壽“暫作洋銀”加蓋票...
郵票加蓋暫作洋銀郵票使用,時間是1896一1897年初。由於“小龍”、“萬壽”郵票的存量不多,不夠使用,加上新開辦的匯兌和包裹業務需要高面值郵票,而“小龍”票的最高面值是5分銀,“萬壽”票的最高面值為2錢4分,不能滿足需要。...
1897年春,大清郵政官局奉旨正式開辦時,亟需大量“洋銀”面值的郵資票品發往各局售用。先將海關試辦時期留存的小龍郵票、萬壽紀念郵票以及“紅印花”原票等拿來加字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初具規模的大清郵政,作為此後的常用郵資票品,...
“萬壽加大字短距”郵票也分兩種,蓋於“日本版萬壽”郵票上者,全套九枚,面值與“長距”票相同,蓋於“上海版萬壽”郵票上者,全套八枚,缺8分洋銀蓋於6分銀票一種。注一:清代銀元是從墨西哥、西班牙傳入的,故通稱“洋銀”...
大清郵政於1896年正式開辦,,中規定郵資按洋銀計算 以前印製的“大龍”、“小龍”、“萬壽”郵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銀兩計算的,現在改為按洋銀計算,新郵票又來不及印製,因此,只好將庫存中的“小龍”郵票和“萬壽”。郵票加蓋暫作...
大清郵政於1896年正式開辦,公布了《郵政開辦章程》,規定郵資按洋銀計算,以前印製的“大龍”、“小龍”、“萬壽”郵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銀兩計算的,太平天國的洪仁1822~1864)最早提出了興辦近代郵政的規劃,清代地方政府又在台灣省...
1896年3月20日(清光緒二十年二月初七日)清政府批准正式開辦國家郵政並決定發行郵票,同時將郵資計費單位由銀兩改為洋銀。所存的銀兩面值的小龍郵票和“萬壽”郵票已不適用。為了應急,大清郵政當局在新郵票未能印出之前,將小龍郵票和“...
萬壽小字加蓋票 萬壽小字加蓋票是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1月2日用“萬壽”票加蓋的暫作洋銀改值郵票,加蓋的阿拉伯數字面值字型較小,通稱“萬壽”小字加蓋票。
“綠衣紅娘”郵票的學名應稱為“紅印花加蓋小字‘暫作洋銀二分’綠色試樣票”,“綠衣紅娘”僅是集郵者的愛稱。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的原票,面值3分,以紅色為主。1896年,清朝政府首開國家郵政,在實行幣制改革中,通貨由銀兩制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