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文物博物館,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唐塔北路2號,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1984年12月,正式創建,前身為洋縣文化館文物科。同年,成立了洋縣文物事業管理委員會,兩個機構一套班子。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9078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24件(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縣文物博物館
- 地理位置: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唐塔北路2號
- 占地面積:1000 m
- 類別: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 開放時間:暫未開放
- 創建時間:1984年12月
歷史沿革,場館布局,綜述,專題陳列,館藏文物,藏品來源,重要藏品,藏品保護,文化活動,學術研究,合作交流,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1984年12月,正式創建,前身為洋縣文化館文物科。同年,成立了洋縣文物事業管理委員會,兩個機構一套班子。
1985年,修建文博館大樓。
2005年,集資修建文博館綜合大樓,新建辦公室和陳列室220平方米。
場館布局
綜述
洋縣文物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博物館內現有建築兩幢,南臨文明東路,為磚混結構的樓房,分別為三層樓和五層樓,其中文物庫房占兩層,總面積約200平方米,文物綜合樓新建陳列室70平方米。
專題陳列
20世紀80年代,在洋縣縣上中國小、單位等舉辦《洋縣文物》巡迴展覽,後因無安保設施停辦。
1997年,與漢台合作舉辦《南宋抗金將領彭杲墓》出土文物展。
1998年,在蔡倫墓及祠舉辦該縣《精品石刻》展。
2006年4月,在華革命紀念館舉辦《革命文物》展。
2008年,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舉辦《民俗服飾》展。同年,舉辦《洋縣精品文物》展至2014年2月。
館藏文物
藏品來源
洋縣文物博物館藏品來源由考古發掘、流散文物徵集、採集、隨工清理等獲得,部分文物由解放後縣文化館文物科和原階級教育館移交。1991年12月,洋縣文物博物館與漢中市文管會搶救發掘南宋抗金將領彭杲墓,出土了磚雕、陶器、瓷器、鐵器等100多件。2003年4月—9月,配合西安——漢中高速公路考古發掘,出土文物60餘件;藏品類別有青銅器、石器、金屬器、玉器、陶瓷器、字畫、木器、書籍、碑刻等,其中以商代晚期青銅器最為有名;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9078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24件(套)。
重要藏品
商代青銅器206件、字畫24件,還有瓷器等。1991年12月,博物館與漢中市文管會搶救發掘南宋抗金將領彭杲墓,出土了磚雕、陶器、瓷器、鐵器等100多件,其中侍女磚雕、樂伎磚雕和三彩陶俑製作精美。院內還存放宋、明、清碑刻二十餘通。
藏品保護
洋縣文物博物館位於縣城中心,因文物庫房南臨街道,為了便於管理,該館各項制度健全,設有24小時看守制度。為了文物安全和便於查找,藏品總賬、分類賬清楚,由專人保管:庫房安全防護措施到位,人防、物防、技防並重;庫房門鎖用雙鎖,三重防護;藏品和人員出入庫房有登記,並設保衛專乾壹名。洋縣文物博物館重視文物藏品管理,還重視文物藏品的自然損壞,2006年11月同西北大學合作,對青銅器進行了採樣研究,製作了《館藏青銅器鏽蝕病害保護及修複方案》。文物庫房集中保管,僅簡易櫃架。2006年11月同西北大學合作,製作了《館藏青銅器鏽蝕病害保護及修複方案》,擬對館藏青銅器進行修復保護。
文化活動
學術研究
1984年12月—2014年2月,洋縣文物博物館業務幹部在省級以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發掘報告、調查報告和文物介紹文章40餘篇,出版了《儻水集》(周忠慶編,陝西三秦出版社)、《洋縣文物志》(洋縣文物博物館編)等著作。
合作交流
2006年11月,洋縣文物博物館同西北大學合作,對青銅器進行了採樣研究,製作了《館藏青銅器鏽蝕病害保護及修複方案》。
機構設定
- 單位性質
洋縣文物博物館是國有事業單位。
- 經費來源
洋縣文物博物館由國家財政全額撥款。
- 機構設定
洋縣文物博物館設辦公室、保管室、宣教室、安全保衛室、田野文物保護室、文物保護研究室。
- 人員編制、組成
洋縣文物博物館有編制6名,在崗正式職工7人,正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職工7人,正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
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洋縣文物博物館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唐塔北路2號。
- 交通信息
從洋縣人民政府自駕出發前往唐塔北路約1.44千米。
- 開放時間
未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