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籃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編織洋籃是新橋地域一項較大宗的家庭副業,有130多年歷史,其創始人是新江百丈的鄧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籃
- 創始人:新江百丈的鄧福
- 屬於: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
- 歷史:130多年歷史
竹器編織,近年來,
竹器編織
竹器編織是新橋圩及其附近各村鄉的傳統工藝,大多數居民不論男女老少都擅長竹器編織。清鹹豐年間,江門是比較發達的海外通商口岸。當時,江門商人常到新橋圩收購竹織品運銷海外。有一日,江門恆興山貨店老闆葉星光看到鄧福的產品,造工精緻,甚為讚賞。便向鄧福購買了一批竹斗回江門,外商見到這批竹斗讚不絕口踴躍購買。後來,葉老闆索性邀請鄧福到江門共同辦一間專門製作竹斗的工場,收一批學徒,鄧福當師傅,大量生產竹斗供出口,葉老闆獲厚利。
後來,鄧福在形狀、款式上又加以改進,有圓的、方的、橢圓的、六角的、八角的、通花的、間花的,品種繁多。有的品種還塗上鮮艷的顏色,使其更美觀,加之手藝精良,大受外商歡迎。因為它是遠銷海外,專供出洋的,故統稱“洋籃”。新橋洋籃因此而出名。
由於洋籃暢銷,前景大有可為,鄧福便由江門返回新橋圩開設“福記”洋籃店。自己設計樣式,組織民眾編織,生意越做越大。鄧福去世後,其子鄧明繼續經營洋籃出口,全盛期每年收購洋籃款達200萬元白銀。
近年來
新橋鎮採取招商引資的方法,實施扶強扶大龍頭企業、帶動全鎮編織業發展的思路,目前全鎮已經建起聯發、振興等編織工藝廠17家,從業人數超過3000人,產品由過去單一的竹編織品,發展到現在的竹、木、芒、柳、金屬、樹葉以及多種材料混合編織等多元化的產品,品種由初時的40多個增加到2000多個。新橋鎮的編織品暢銷香港、歐美、北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僅編織業一項,就為全鎮提供400多萬元的稅收,產值超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