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白蠟

洋白蠟

洋白蠟(學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又名美國紅梣、毛白蠟,木樨科梣屬,原產加拿大東南邊境至美國東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至長江下游以北多 有引種栽培。落葉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色,粗糙,皺裂。頂芽圓錐形,尖頭,被褐色糠秕狀毛。小枝紅棕色,圓柱形,被黃色柔毛或禿淨,老枝紅褐色,光滑無毛。羽狀複葉長18-44厘米;葉柄長2-5厘米,基部幾不膨大;

原產美國東海岸至落基山脈一帶,生於河湖邊岸濕潤地段,樹姿美麗。我國引種栽培已久,分布遍及全國各地,多見於庭園與行道樹。

本種樹皮不含七葉苷和七葉素的有效成分,故不能作秦皮藥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洋白蠟
  • 拉丁學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
  • 別稱:美國紅梣、毛白蠟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
  • :玄參目 
  • :木犀科
  • 亞科:木犀亞科
  • :梣族
  • :梣屬
  • 亞屬:歐梣亞屬
  • :洋白蠟
  • 分布區域:原產美國東海岸至落基山脈一帶
  • :象蠟樹組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色,粗糙,皺裂。頂芽圓錐形,尖頭,被褐色糠秕狀毛。小枝紅棕色,圓柱形,被黃色柔毛或禿淨,老枝紅褐色,光滑無毛。羽狀複葉長18-44厘米;葉柄長2-5厘米,基部幾不膨大;葉軸圓柱形,上面具較寬的淺溝,密被灰黃色柔毛(變種和一些栽培型常無毛);小葉79枚,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4-13厘米,寬2-8厘米,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幾等大,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葉緣具不明顯鈍鋸齒或近全緣,上面黃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疏被絹毛,脈上較密,中脈在上面凹入,側脈7-9對,與細脈在下面凸起;小葉無柄或下方1對小葉具短柄。圓錐花序生於去年生枝上,長5-20厘米;花密集,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與葉同時開放;花序梗短;花梗纖細,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齒不規則深裂,花葯大,長圓形,花絲短;兩性花花萼較寬,萼齒淺裂,花柱細,柱頭2裂。翅果狹倒披針形,長3-5(-7)厘米,寬0.4-0.7(-1.2)厘米,上中部最寬,先端鈍圓或具短尖頭,翅下延近堅果中部,堅果圓柱形,長1.5-2厘米,寬約2毫米,脈棱明顯。花期4月,果期8-10月。
洋白蠟

分布範圍

原產美國東海岸至落基山脈一帶,生於河湖邊岸濕潤地段,樹姿美麗。
洋白蠟

主要價值

我國引種栽培已久,分布遍及全國各地,多見於庭園與行道樹。

物種區別

本種與美國白梣F. americana Linn. 甚易混淆,後者是本屬中最高大的種,原產地樹高有48米的記錄,但引入我國栽植時不如紅梣生長良好。兩者的區別是:紅梣頂芽圓錐形,尖頭,老枝上的葉痕上緣截平,小葉無柄或近無柄,果翅下延超過堅果的1/3,幾達中部;白梣頂芽卵形,鈍頭,葉痕上緣凹形,小葉柄長0.5-1.5厘米,果翅下延不超過堅果的1/3處。
此外,我國也見於栽培的綠F. pennsylvanica Marsh. var. subintegerrima(Vahl)Fern.[F. lanceolata Borkh.;F. pennsylvanica Marsh.var. lanceolata(Borkh.)Sarg.]與本種的區別僅在於毛被;對於一些無毛或近無毛的類型就很難鑑別。有些美國學者把它們作為一個種來看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