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港村(江蘇省泰興市珊瑚鎮洋港村)

洋港村(江蘇省泰興市珊瑚鎮洋港村)

洋港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江蘇省泰興城東南60里。這一位於泰興、靖江、如皋三市交界之處的村莊,南界的夏仕港界河與靖江隔河相望,西與現靖江市的千年古鎮季市接壤,東隔一條小河與如皋的黃市為鄰,北面則為珊瑚鎮的曹埠村和左莊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洋港村
  • 外文名稱:yanggang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 面積:3.5平方公里
  • 人口:4644
  • 方言:淮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黨員人數:428人
  • 門戶:洋港村門戶
洋港村概況,洋港村歷史,洋港村現狀,

洋港村概況

洋港,地處泰興城東南60里。這一位於泰興、靖江、如皋三市交界之處的村莊,南界的夏仕港界河與靖江隔河相望,西與現靖江市的千年古鎮季市接壤,東隔一條小河與如皋的黃市為鄰,北面則為珊瑚鎮的曹埠村和左莊村。

洋港村歷史

據古縣誌和千年古鎮季家市的沿革史載:秦朝末年,該地區地處長江尾閭,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滔滔江水挾帶泥沙奔流直下,後遇海潮頂托,泥沙沉積成灘,並逐年上漲延伸,沙灘由暗到明,慢慢漲出水面。約在公元1000年左右,長江分為南大江和北大江時,因長江深泓南移,北大江逐年淤塞。明朝初年,長江南移加快,到崇禎年間北大江全部淤塞,孤山向北與泰興東南面江灘連成一片,逐步形成陸地。此後,四面八方百姓來這裡開墾種植,從而才形成村落。
作為洋港,時名16號圩垈,其由來是因當時靖、泰、如三縣無固定邊界,只有一條狹長的北大江故道為自然界河。這條河,東自如皋的張黃港,西達九圩港,大雨汛期時雖可排水,但乾旱和冬季又無水,故居住這一帶的老百姓常因跨過河道爭奪土地發生械鬥,雙方都有傷亡。事情鬧到南直隸後,省道台召集揚州、常州府會同靖江、泰興兩縣縣令實地勘察,決定兩縣的的北大江故道為自然界河,河兩岸以自然狀貌編為圩垈,就此河南面編有1-16號,河北的泰興地帶則由西向東編成1-21號。對此,清《嘉慶泰興縣誌》曾留有明文記載。故直至現時,作為地名,在靖江仍有三圩、四圩和六圩,十五圩,泰興1-15號雖更改,但16-20號仍存在。
史書所記載的泰靖界河,在季市向東至新港段,則名夏仕港。其名稱的來歷源於這樣一個傳說:說當年季家市東南有個夏家垈,全村都姓夏,先祖夏仕是個秀才,靖江建縣前從江南遷徙來的。他種田,經商很得法,家業興旺,是個有名的大財主。清康熙初年,因洪水肆虐,泰興、靖江、如皋三地地勢稍低的地方,莊稼被淹,顆粒無收。揚州、常州府牽頭組織兩岸民眾,欲將季市到長江口一段河道浚深加寬,在挖田築堤時,規定被挖的田塊每畝補助2.8兩銀子,整個預算約需銀子1000兩。夏仕的後裔得知財政拮据,無力補助,不光不要自家的田塊被挖不需要補助,還又捐銀500兩。河道整治好後,官方為表彰夏仕家族的這一壯舉,從而將這一段河道改稱夏仕港。其後當孤山成陸浮出水面後,現季家市這一片從而才得名“太平村”。
後來,地處15號(萬家匡)和十六號之間的河道因水深河長,河兩岸的村上又有著七個半秀才的傳說(半個秀才之說,是指花錢買),故此後這一段河道從而又被人稱為“秀才港”。時間長後,人們在港口向北100多米處建了一座大橋,將萬家匡和十六號聯接起來。隨著河兩岸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除較有名氣的唐記酒行,曹記糧行、油坊、豆腐坊、李家小豬行外,其中要數竹行最多,因河兩岸到處栽滿竹子。“洋港、洋港,家家竹行,田裡生產請人幫忙,岸上買賣竹子響,河裡竹排排成行”這句順口溜由此才在這裡叫響。據傳,明崇禎年間,萬家匡有個叫李恭弼的,除做竹子生意外,還到江南販買一些洋火、洋鹼、洋油、洋布、洋傘等到家,既賣給當地百姓,同時也批發給季家市、黃市的小商小販,久而久之,人們從而將這16號的地方,順口又叫成“洋港”,碼頭亦叫“洋港碼頭”。這就是現名洋港地名的由來。
這裡因水運暢通,季市的快船(從泰興開毗盧、廣陵、季家市)也延伸到這裡。民國初年,每天和泰興對開一班船。1926年,洋港碼頭設了稅局,凡是在秀才港和夏仕港通行的船隻和兩岸做生意的人都得交稅。1934年,李恭弼的後裔買了一隻洋船(小火輪),從洋港碼頭到江南來回裝貨帶人。1935年遷移到長江口的新港,並開了輪船公司。1938年,日軍占領泰興城後,又開了由季市直發開洋港的快船。
1942年間,原清乾隆年間、老百姓捐資修建的一座“萬壽庵”,遭日軍破壞。
抗日戰爭時,木匠出身的徐炳如組織青年鋤奸隊,殺鬼子,除漢奸,令日偽聞風喪膽。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春,時任珊瑚區區長的徐炳如帶領區游擊隊晝伏夜出,在這裡設埋伏,抓捕下鄉的頑匪和間諜。這年12月31日,區游擊隊由隊長王文清和指導員陳炳良帶領,將十多個下鄉掃蕩的偽軍引入伏擊圈,當場擊斃頑匪2名,擊傷3名,其餘的棄槍過河逃跑,這次伏擊戰共繳獲了11桿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洋港有十多名游擊隊員為革命犧牲。解放後,徐炳如調任如皋縣組織部長、副書記,後任南通市農工部長,1982年病故。陳炳良歷任珊瑚區公安股長、鄉長、公社書記,現已90多歲了,離休在家養老,他們的英雄事跡至今仍在民間傳頌。

洋港村現狀

如今的洋港村,轄30個村民小組,現有1303戶,總人口4644人,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457畝,養殖水面122畝。以胡建龍為頭的經紀人隊伍運轉正常,100多畝的苗木種植,成立了百合苗木專業合作社。
全村現有企業32家,是一個企業規模齊全、功能完善的文化村。
村級可支配收入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510元,農民合作經濟組織3個,人均住房面積80平方米,電話安裝率95%以上,電腦擁有率達60%。
洋港以其特有的地理優勢,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主要經營以鑄造、豬鬃、沖件的龍頭企業,為洋港的經濟奠定厚實基礎。另外洋港的豆製品加工更是蒸蒸日上。
改革開發以來,季(季家市)黃(黃市)公路橫貫全村,新長鐵路穿村而過。在這一水陸交通發達的地帶,全村現有各類加工廠10多家,一個綜合性大超市和十多家小商鋪,家家戶戶都建了樓房,家用小汽車也達到200多輛,現已成為珊瑚鎮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