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0米;小枝無毛,有散生皮孔。葉連柄長30厘米或過之,有小葉8-9對;小葉膜質,卵狀長橢圓形,長8-12厘米,寬3.5-4厘米,先端漸尖而銳,基部不等側,圓形,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0-12條,纖細,網脈兩面均明顯;
小葉柄長1-1.5厘米。
圓錐花序頂生,短於葉,無毛,分枝,枝和小枝纖細;花長橢圓形;萼5齒裂,有散生微柔毛;
花瓣淡白色,長橢圓形,長約8毫米,兩面均被灰色小柔毛,短尖;花盤長柄狀,無毛,花柱和子房無毛;子房每室有胚珠12顆。蒴果長橢圓形,無毛,長約4厘米,有蒼白色的皮孔。花期3-4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長環境
垂直分布上,從海平面到海拔600米,普遍散生。分布區的氣溫為11-36℃,年降水量在分布區北部為1500毫米,在南部可高達5000毫米,相對濕度為75-85%,2-5月為乾季,一年中其餘的月份濕度相對較大。在高雨量地區生長速度明顯比低雨量地區快。洋椿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雨林中,適應各種土壤,但主要生長在石灰岩壤土上。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自然分布於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宏都拉斯、蓋亞那和委內瑞拉;中國廣東(廣州)和海南均有引種栽培有栽培。
繁殖方法
採種:洋椿於3-4月開花,10-11月果熟。熟時果實由綠色變為黃褐色。宜選擇10-25年生健壯母樹採種。蒴果熟時易開裂,種子飛散,故須及時採收,采後攤開晾乾,取出種子,去雜後盛入袋內乾藏備用。種子千粒重15-18克,發芽率為50-60%。
播種:苗圃地宜選擇陽光適中、土壤疏鬆、濕潤的沙壤土。因種子細小,整地時注意碎土起畦,採用條幅播,播後用小眼篩篩草皮灰蓋種,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加蓋草保濕。待苗長高10厘米左右,可進行分床移植,密度為10厘米×25厘米。1年生苗高50厘米,可出圃造林,每畝產苗量1.5萬株左右。
栽培技術
栽植:造林地宜選陽坡地,土層較厚,肥沃濕潤的地方。秋、冬季進行整地,挖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植穴,株行距為2.3米×2.3米,每畝植12株。成活率可達90%。如遇春旱,可截乾造林,從苗木離地面高5-7厘米處切乾,漿根後定植。
撫育:每年4-5月和9月各進行撫育1-2次,並注意防止牛羊啃食幼林枝葉。洋椿喜散生,可利用“四旁”零星栽植,生長快,成材早。
病蟲防治
在自然分布區,洋椿幼樹的主要蟲害是梢螟蟲蛀,但非洲發展香洋椿之所以成功,得益於非洲桃花心木梢螟 不吃洋椿,不過它卻遭受揀紅長蠹的蛀乾危害。有多種防治方法,其中一種是用狄氏劑(Dieldrin)塗抹樹幹。
主要價值
經濟:木材近似於桃花心木,但較輕,密度0.431克/立方厘米,淺棕色到深紅棕色。紋理略粗,木材有芳香味,容易加工,堅實耐用,握釘力強。可用於製作高級家具、划艇、船板等,也可用於室內裝飾。
觀賞:洋椿可以做園景樹、行道樹、大型盆栽。
食用:嫩芽及新葉可作菜餚食用,風味特殊。
藥用:可治風寒感冒、胸痛、胃潰瘍岀血、濕氣下痢、髒毒、疝氣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