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寧鎮

洋寧鎮

洋寧鎮,是光澤縣最早的古村落。唐代置洋寧鎮,領鸞鳳、光澤二鄉。光澤縣的前身就是邵武縣洋寧鎮,洋寧鎮當時轄管的地方相當於今天縣的範圍。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洋寧鎮改為財演鎮,鎮址遷移到杭川,就是今天的縣城所在地,北宋光澤建縣,以鄉名命縣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寧鎮
  • 外文名:yangningzhen
  • 別名:茶府、洪湖、池湖、共青村
  • 著名景點:馬嶺商周遺址
建制沿革,歷史文化,

建制沿革

遠古時,這裡是荒蠻之地,人們在這裡居住生活,以耕種、漁獵為生,開始過著群居的生活。位於村邊洋寧河上的紂王壩,記錄了當年人們活動的歷史。商周時期,橫河建壩,從外河中分出一條內河,流經村邊,用於灌溉、分洪、居用等,並用商朝最後一個帝王紂的名字作為壩名,叫紂王壩。這條壩重修是在清康熙年間,所以,文史學者推斷這裡早期有人類居住,慢慢形成了自然村落,就是光澤最早的古村落。再後來,光澤才有了其它村落。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辟北鄉之地置洋寧鎮,領鸞鳳、光澤二鄉。所說的洋寧鎮就是今天的上洋寧、下洋寧自然村的所在地。因為這裡地域條件好,依山傍水,地勢開闊,建村歷史早,人口集中,商貿繁榮,歷史上一直有建縣在這裡之說。光澤縣的前身就是邵武洋寧鎮,洋寧鎮當時轄管的地方相當於今天縣的範圍。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洋寧鎮改為財演鎮,鎮址遷移到杭川,就是今天的縣城所在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光澤建縣,以鄉名命縣名。
洋寧,到民國年間叫茶府,解放初期叫洋寧鄉,後又叫洪湖,最後改成池湖。1992年“7·4”特大洪災村莊被毀,共青團福建省委發動全省共青團系統捐款支援重建新村,從此改名為共青村。

歷史文化

洋寧鎮(今共青村)1982年文物普查在池湖馬嶺一帶曾先後發現了30多座青銅時代墓葬,在該遺址採集有石錛、石斧、石箭鏃、陶紡輪和灰硬陶片等。1995年福建省考古專家在此發掘清理10座商周時代的墓葬,其中一座是福建省迄今為止最大、最完整的商周古墓,隨葬品以灰硬陶為主,伴有少量原始瓷器及石錛、石戈、石矛、石鏃、甑、尊、單把罐、蓋罐、盆、缽、盤、碗、杯等。古墓出土近1000件文物,據專家考證,墓主的身份為氏族社會的酋長或奴隸主。2003年7月,福建省考古工作隊的專家在崇仁鄉池湖村馬嶺、積穀山一帶用洛陽鏟踩點探查,發現該村有商周村落遺址,面積1000平方米,更加證實了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所出土的文物中,一、二、三級文物占相當大數量,其中中國歷史博物館保存有8件,省博物館保存400多件,其餘的保存在縣博物館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