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軍

泰山軍系國民革命軍第10軍的代號。國民革命軍第10軍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後,因代號"泰山"而成為眾所周知的"泰山軍",所屬三個師也被國民政府分別頒授"民族榮譽"旗。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泰山軍系國民革命軍第10軍的代號。
1939年7月,第79、第190師在江西分宜編成第10軍。參加第3戰區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1939年12月16日至1940年2月25日)。1940年1月,該軍由安徽池州灌口開赴浙江義烏,隸屬第10集團軍指揮。2月,移駐金華。
1940年5月,第3師撥入,第79師與第86軍所屬預備第10師對調,該軍改轄第3、第190師和預備第10師。8月,由浙江調湖南沅陵、桃源、漵浦整訓,列為戰略預備軍,直隸于軍事委員會。1941年6月,開衡山、石灣等地。同年夏改隸第9戰區。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7日至10月12日),戰後在衡陽以東整訓。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19日至1942年1月15日)。1943年駐紮衡山,參加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至1944年1月5日),12月1日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瑾陣亡。戰後在衡山整補。1944年夏改隸第27集團軍,並指揮暫編第54師參加長衡會戰(1944年5月下旬至8月上旬),守衡陽47天。8月8日,軍長方先覺率第3、第190、預備第10、暫編第54師師師長周慶祥、容有略、葛先才、饒少偉投降日軍。
1944年10月,在陝南城固重建第10軍,隸屬第1戰區第28集團軍,下轄第3、預備第10師。1945年4月,增轄第42師。6月,預備第10師改番號為第190師。9月,第42、第190師番號撤銷。10月,第20、新編第1師撥入,該軍改轄第3、第20師、新編第1師。1946年5月,整編為整編第3師。隸屬鄭州綏靖公署第5綏靖區,“堵剿”向豫西撤退的中原解放區部隊(1946年6月30日至7月26日),由河南羅山追擊至淅川。8月,新編第1旅改隸整編第76師。師部率第3、第20旅由豫西調魯西南,參加第一次魯西南戰役(1946年8月上旬至11月上旬)。9月3日至6日,師部及第3、第20旅在定陶地區被殲滅,師長趙錫田、第20旅旅長譚乃大被俘。戰後在豫北重建。1947年2月到修武。3月接防焦作。4月集結於新鄉,進攻豫北。7月中旬由焦作調江蘇碭山守備,參加魯西南地區作戰(1947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1日到羊山集,經碭山向安徽亳縣追擊劉鄧大軍(1947年8月中旬至下旬)。8月23日西援洛陽。11月轉赴平漢路,12月19日由明港沿平漢路北上解圍郾城,20日攻占確山,21日占駐馬店,22日向遂平攻擊前進。12月25日至27日,師部和第3、第20旅在西平以南的祝王寨、金剛寺地區被殲滅,旅長雷自修、譚嘉范陣亡。
1948年1月,在河南漯河重建整編第3師,下轄第3、第18、第49旅,隸屬整編第18軍。8月,第49旅改隸整編第11師。9月,恢復第10軍番號,下轄第18、第114師(原第3旅)。第75師撥入,該軍改轄第18、第75、第114師。11月上旬,由豫西經確山開赴安徽阜陽、太和集結,隸屬徐州“剿總”第12兵團,參加徐蚌會戰(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11月26日至12月15日,在安徽宿縣西南雙堆集被殲滅,軍長覃道善、第114師師長夏建勛被俘。
1949年1月,在贛東重建第10軍,下轄第18師、第75、第114師,隸屬第2編練司令部。5月,該軍番號撤銷,所轄第18、第75師分別改隸第67、第18軍,第114師直隸於第12兵團。
歷任軍長(整編師師長):
梁華盛(1939.7.5-)
李玉堂(1940.5.6-1942.3免兼)
鐘彬(1941.11.30-未到任)
方先覺(1942.3.28代理-1943.3實任-1944.8)
李玉堂(未到任)
方先覺
趙錫田(-1946.9.6被俘)
李楚灜(-1948.1.18)
覃道善(1948.1.18-1948.12.15被俘)
張世光(1949.1.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