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泥塑是一種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手工藝美術品。以上萬年的石夾坯中的泥土為原料,再用天然冰雪水加以調和,製成泥坯,捏塑形態、精雕細琢,作品構思巧妙、刀法精湛細膩,2008年被列為泰安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山泥塑
- 原料:以上萬年的石夾坯中的泥土為原料
- 過程:再用天然冰雪水加以調
- 意義 :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簡介,其他,
簡介
“泰山泥塑”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曾被奉為貢品,成為時興產品。在全國的泥塑中,“泰山泥塑”獨樹一
幟,它主要經過細篩山石泥土、過濾沉澱泥漿、糅合捶實泥塊、捏製圖案等幾個較為複雜的過程,製作十分考究。它繼承了寫意傳神的民族藝術審美傳統,同時又融入抽象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品格,其造型誇張變形,粗獷豪放,寫意傳神,色彩凝重、質樸,別具一格,給人以陌生的審美驚奇,是泰山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市場開發價值。
其他
“泰山泥塑”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