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縣大田跳花燈

泰寧縣大田跳花燈

泰寧縣大田跳花燈,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民俗,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泰寧縣大田跳花燈的出現始於清初,源於大田鄉北斗村花燈製作的廖氏家族。北斗花燈出燈時,一般由15至17個19歲以下青少年手提花燈邊唱邊跳,為新春添喜氣。隊伍登場後,首先是魚子燈出場,隨後是兩個挑著花籃的少女,緊接著出場的是飛馬造型燈,最後出場的是寓意風調雨順的屏扇。

2018年7月,泰寧大田跳花燈入選三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寧縣大田跳花燈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
  • 保護單位:泰寧縣大田鄉文化體育中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泰寧縣大田跳花燈的出現始於清初,源於大田鄉北斗村花燈製作的廖氏家族。
廖氏先人擅長各種竹製品編制,所制花燈尤為出色,世代相傳的廖家保留式樣有屏扇“風調雨順”、五星“國泰民安”、花籃“四季平安”、燈籠“福星高照”、造型燈“馬到成功”、走馬燈“萬馬奔騰”等,件件形態逼真。扎燈手廖起勝繼承先祖遺風,製作的花燈更加生動傳神,十里八鄉村民慕名前往求購者絡繹不絕,就連鄰省江西都常有人前往定製,若臨近年關,北斗村工藝品常常供不應求,北斗花燈也由此遠近聞名。
廖氏先人不僅手藝精湛,也常懷公益之心,為了豐富鄉人的精神生活,在製作竹品之餘,發揮才藝,編排了花燈祈福唱跳節目,配以北斗村當地流行的民歌,加上嗩吶、二胡等樂器伴奏,讓村里孩童來表演,形成了最初的表演員隊伍。慢慢地,村中的青壯年也開始加入跳花燈隊伍,“跳花燈”形成的鄉間民俗,從此在北斗村落地生根。

民俗內容

每年的大初七,隨著歡快的民間小調響起,花燈隊開始走鄉串戶跳唱,給村中父老拜年,給所有村民送上新春祝福。村民們也早早地拿著鞭炮在自家門口等候,待得花燈隊臨近,便燃起鞭炮,把花燈隊迎進自家大廳表演,象徵迎春納福。
現代花燈隊每隊由20多人組成,15至17人手提花燈表演,6至8人隨行奏樂。隊伍登場後,首先是魚子燈出場,兩個孩童舉著魚子燈緩緩向大廳中央遊動,猶如兩條在水中相互嬉戲的錦鯉,形態逼真,生動傳神。隨後是兩個挑著花籃的少女,忽而一前一後,忽而相互交錯,輕盈的步伐,曼妙的舞姿,仿佛踏春而來的精靈。緊接著出場的是飛馬造型燈,兩個穿著馬頭造型燈的孩童揚鞭出場,隨著一聲“駕”,馬頭燈蹄閒三尋,一會兒揚鬃狂奔,一會兒仰頭逗樂。最後出場的是寓意風調雨順的屏扇。之後由屏扇領隊,魚子燈、花籃、馬頭燈緊隨其後,緩緩地走出兩列隊形,歌聲停,表演者齊拱手向村民送上新春祝福,祝願全村新一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馬到成功、福星高照。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跳花燈民俗在增添“年味”中弘揚了花燈文化,促進了北斗花燈的傳承。
保護措施
泰寧縣大田跳花燈項目保護單位為:泰寧縣大田鄉文化體育中心。
泰寧縣北斗鄉深挖北斗花燈,以學校、村組為陣地,採取興趣小組、青少年工活動、民俗培訓等多種方式,將製作、唱跳花燈的知識進行傳承。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3年2月18日晚,泰寧縣大田鄉的北斗花燈活動舉行,孩子們提著魚燈、小馬燈、八角燈等式樣的花燈,走街入戶,祈望豐年,慶賀新春。
2014年2月12日晚6點左右,泰寧大田鄉北斗村花燈隊唱著特有的民間小調,到各家各戶送祝福。
主要表演
2015年5月11日上午,大田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在大田鄉文明街舉行,活動現場,由鄉青年幹部組成的北斗花燈唱跳隊為大家表演了“喜跳北斗花燈”傳統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