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技藝

泰寧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技藝

泰寧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技藝,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泰寧大源赤膊燈是祖先根據生產生活用火現象感悟自創的一種原始龍燈,因為沒有燈罩,所以叫赤膊燈,它所使用的蠟燭就是根據火把特點製作的,風吹不滅、雨淋不熄,被叫風雨蠟燭。新橋風雨蠟燭製作可以追溯到宋代,起先使用的是松明火把,現代使用的蠟燭是由火把演變而來的。新橋風雨蠟燭以特種材質為原料,在特定的時節製作,製作複雜。

2020年3月9日,泰寧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寧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0年3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
  • 保護單位:泰寧縣新橋鄉文化體育服務中心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泰寧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歷史悠久,起源於宋代,傳承近千年,是泰寧縣周邊流傳最久且是唯一製作這種蠟燭的地方,是獨門獨傳的手藝,他們父子或夫妻相傳,專供泰寧大源赤膊燈使用。
大源赤膊燈是嚴氏先民根據生產生活用火現象感悟自創的一種原始龍燈,因為沒有燈罩,所以叫赤膊燈。大源赤膊燈起源於宋熙寧年間,最初使用的是松明,但松明遇風和雨容易熄滅,使用起來也很不方便,所以就發明了風雨蠟燭。

工藝流程

泰寧新橋風雨蠟燭根據火把特點製作,風吹不滅、雨淋不熄,稱為風雨蠟燭。大源赤膊燈所使用的風雨蠟燭製作材料有燈芯草、木棍、棉花、白蠟、紅色顏料等,工具有鋸、刀、鐵鍋(爐)、竹筒、過濾罩等,工具簡便,但製作過程複雜。 蠟燭使用的木材是一種小喬木,含油量高易燃燒,所以每年的霜降後就要開始準備木棍,因為這時候植物進入休眠階段,蓄積了大量養分。木棍採集後要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然後削皮烘烤備用,到了農曆十二月再根據需求量來製作。製作工序有纏燈芯、纏棉花、開牙、綁竹掛、熬蠟、調色、熬燈芯、沾油(這道就要十幾次),然後根據所需重量打把(6或5支一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是一種古老的手工技藝,也是中國蠟燭製作的一種手法。在過去,這種蠟燭為泰寧當地老百姓生活、出行照明發揮了重大作用;赤膊燈的使用表現了老百姓對火的崇拜。為此,它不僅具有歷史研究價值,也具有文化藝術價值。
傳承狀況
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是泰寧一帶民間的一種技藝表現形式,當代這種蠟燭製作手藝存在的地方僅剩新橋丁姓一家,會製作的傳承人漸漸老了,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手藝也面臨著失傳。
傳承人物
丁毅英,男,漢族,1957年7月生,2022年8月被評為泰寧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年11月被評為三明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泰寧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泰寧新橋風雨蠟燭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為:泰寧縣新橋鄉文化體育服務中心。
2020年5月22日,泰寧縣文體和旅遊局關於公布一批泰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扶貧工坊、傳習所(體驗點),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非遺傳習所傳習內容為:儺舞、赤膊燈、大源唱曲、風雨蠟燭。

社會影響

衍生紀念品
2015年,泰寧縣新橋鄉開發儺面具、赤膊龍燈蠟燭(泰寧新橋風雨蠟燭)等民俗紀念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