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靈山寺

泰安靈山寺

位於山東靈山鄉境內,距寧陽縣城45公里,孤峰獨寺,海拔170米,東西兩面與明山和九頂蟠龍山相望。山下樹木蔥鬱,四季交翠,山上松柏蔽空,雲蒸霞蔚。靈山寺,唐稱妙峰寺,金改壽峰寺,創建年代不可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泰安靈山寺
  • 地理位置:山東靈山鄉境內
  • 著名景點:石佛洞
  • 特點:孤峰獨寺,海拔170米
概況,景點介紹,自駕游景點 石佛洞,自由行景點 碑碣,歷史記載,尋古探幽靈山寺,

概況

山陽沿盤路而上,近山頂時,山勢險峻、石級兩側設定鐵欄桿,山上“石佛洞”正對盤路,洞內鐫刻石佛像一尊。整個寺院呈橢圓形,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49米,分前、中、後三部分。前院內碑碣林立,現存有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石刻壽峰寺會記及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衍聖公孔敏圻撰寫碑文。中部為一組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由立體建築大雄正殿、東西兩廡、四角亭式鐘樓、鼓樓和大門組成。後院為玉皇閣,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創建,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石結構拱形建築、上層三開間,灰瓦硬山頂,據鹹豐七年《寧陽縣誌;山川》載“明太祖微時飯於故城張彥中家,經憩於此”。

景點介紹

自駕游景點 石佛洞

石佛洞正對盤路,洞內鐫刻石佛像一尊。整個寺院呈橢圓形,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49米,分前、中、後三部分。

自由行景點 碑碣

碑碣,現存有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石刻壽峰寺會記及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衍聖公孔敏圻撰寫碑文。
泰安靈山寺001泰安靈山寺001
泰安靈山寺002泰安靈山寺002

歷史記載

唐上元元年(760年),清《寧陽縣誌》載:“靈山上有唐上元元年石塔二”,此時已建該寺。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僧福善乞改壽峰寺額。元至治元年(1321年),僧智海重修大雄正殿。明宣德初年(1426年),僧智靜及鄉老張彥中重建大雄正殿。1956年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靈山寺,管理、保護靈山寺。1994年4月,該寺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山東省文化廳、建設廳公布為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築。

尋古探幽靈山寺

走進寧陽靈山寺,如同走進了一段被歷史塵封的遠古記憶。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似乎都帶著靈性與深刻,瀰漫著一種厚重的韻味。靈山寺位於華豐鎮靈山頂,海拔高度170米,唐代稱妙峰寺,金更名為壽峰寺。靈山寺孤峰獨峙,東西兩面與簸箕山、九頂蟠龍山相望。山上古柏參天,雲蒸霞蔚,寺院建築布局嚴謹、古樸,山下樹木蔥鬱,四時交翠,歷代文人騷客,多以詩文盛讚。
沿中路116級盤道或兩側石階進入靈山寺前院,映入眼帘的為石佛洞,石佛洞和寺院之間依石坪上殘留的石碑及蓮花座看原先寺院碑竭林立。中院為大雄正殿院,前正中為山門,邊長3.4米,灰瓦硬山頂。大雄正殿5間,元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元末毀於兵燹,明宣德初年(1426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修。面闊14米,進深9.5米,灰瓦硬山頂。前出廊廈,廊廈兩側各置一券形門。鐘樓、鼓樓立於山門兩側,均建在高大台基之上,平面呈方形,邊長3米,鐘樓前兩柱上題刻:“小樓僧建靈山寺,晨鐘常傳百姓家”的楹聯。東西廡各3間,清代建築,面闊9.7米,進深7.4米,灰瓦硬山頂,前出廊廈。
穿過大雄正殿兩側的掖門進入後院,存有玉皇閣、寢殿等建築。院內巨石突兀,古樹扎生石縫。玉皇閣坐北朝南,三開間二層樓,面闊7米,進深6.7米,底層用石灰岩條石砌築,中置一券頂洞室,二層為磚砌灰瓦硬山頂建築,拾級而上。為寺內最高建築,原為藏經書之用。
靈山寺東側蒼松翠柏間為僧人墓區,俗稱塔林,今存多座石墓塔,年代跨度長,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可見靈山寺歷史悠久,為寧陽最早的佛教傳播地。
靈山寺保存完整,具有極高的建築藝術價值。該寺孤峰獨峙、古樸,面積雖不大,但建築布局嚴謹,以盤道、石佛洞、山門、大雄正殿、玉皇閣為中軸線,左右對稱排列。歷代文人曾留下許多詩賦頌辭,構成了靈山寺豐厚的文化底蘊,達到了寺廟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