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合艾國光中學

泰國合艾國光中學位於泰國合艾市,合艾國光學校現已向政府申請註冊為“合艾國光學校教育慈善會”。該慈善會仍由五屬會館、合艾國光校友會等六單位組成董事會,董事長為方誌雄,乃慶·素旺納翁為學校課授準可證註冊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國合艾國光中學
  • 地址:泰國合艾市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

辦學歷史

自公元1795年(佛歷2328年)泰國節基王朝第一世皇帕普提耀華·朱拉叻陛下時代開始,泰國便有了課授華文,屈指算來也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在建立正規的中文學校之前,中文學習的方式主要還是在家裡或廟堂內。採用的基礎課本也是中國著名的《三字經》,學費則由學生家長隨意樂助。這種情形在過去的合艾城埠亦是如此。
1923年,合艾埠開始有課授華文,主要形式是私塾,學生人數也不多,大約是30人左右。
1924年,當時富甲一方的大慈善家徐錦榮先生,在現今合艾憲法路與第四街交界處,捐獻一塊地皮給當地華僑,作為從事教育的場所。為此,當地華僑特別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並興建了一間學校,命名為“中華益群學校”。
1925年,學校正式招生辦學。10年後學校因故停辦。後經謝樞泗先生同委員會共同努力,學校始得復辦再開。
1938年,泰國全國的華校被當時政府勒令停辦。
1945年,日本以“東亞共榮圈”為名發動的侵略戰爭剛剛結束,合艾華文課授以“中華夜校班 ”之名義出現。戰後不久,合艾五屬(潮、閩、瓊、廣、客)有關人士合向當局申請興辦日班的“中華學校”,獲得成功,引起合艾及鄰近府治民眾的矚目。隨著就讀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原有的教室已不敷使用。徐錦榮先生再捐獻出一塊位於今憲法路的地皮(即今國光學校校址所在),提供給五屬人士進行策劃建新校之用。雖然那時五屬華僑都在為組織各自的同鄉會而奔忙,但興學建校這一宗旨和有關計畫,從未間斷。30間新教室建成後,原有的學生全部由舊校搬遷到新校來就讀。遵照當時泰國教育部有關民校課授外國語文(華文)有一定時間限制條例規定辦學,學校更名為“合艾國光學校”。
1953年,學校因觸犯教育部有關教授外文(華文)條例而被查封,執教執照也被吊銷。
1968年,合艾國光校友會成立,並成立籌辦委員會,發起復校運動。但因當時泰國政府對“被封后學校沒有再重新復校”之政策而使復校工作無法進行。委員會乃決定收購同倫一間有課授國小一年級至國中的學校(校名財雅),並將全校師生遷移至合艾國光學校校舍上課,將財雅學校校名更改為“合艾國光學校”。
1970年,五屬會館代表,合艾國光校友代表,徐錦榮遺產辦事處代表,聯合組成國光校董會,主理校政工作。
1987年,方誌雄先生榮任國光校董事會董事長後,便積極為重建國光中學而四處奔走,並成立建校委員會,擬定重建全部計畫,以便更進一步為發展校政培植人才,把國光中學建成為一所泰南有名的學府,為合艾華僑歷史寫下新篇章。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學生2800多名,教師136名,工作人員45名,以及幼稚園一座,3層樓圖書館一座,標準足球場1個,燈光籃球場和室內籃球場各一個,室內排球場2個。學校現已在幼稚園2、3年級11個班、國小1—6年級34個班分別開設了華語課。幼稚園每班每星期2節,國小部每班每星期7節,使用統一的泰國華文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