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農場學校

1943年(偽康德10年),黑龍江省開拓廳派楊結明負責泰來縣,開拓段長(日本人)負責,組織縣內勞工修建兩棵大堤,北起白音花,南到綽爾等屯,總長10.3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來農場學校
  • 外文名:無
  • 時間:1943年
  • 地點黑龍江
學校來歷,學校歷史,

學校來歷

泰來農場教育沿革
防洪大堤的修築,這裡大片土地急待開發利用,外地移民不斷遷人,但文化十分落後,富戶子女少許在就近村屯私熟讀書。據《泰來縣教育記事錄》文字記載,1907年(光緒33年),泰來縣清文局在兩棵樹屯(現泰來農場第二生產隊)派孫丙賢任教,利用民房三間辦了泰來縣第一所官辦國小校,學生20名。

學校歷史

1949年建國—1954年前,農場的教育仍由泰來縣七區政府教育部門轄屬,場子弟國小1—4年級在兩棵樹村(現場第二生產隊),又可到白音花(現場第三生產隊)上學;場子弟高級小學生可到七區的五家子(現勝利鄉政府所在地)或現在的大新屯讀書,職工子女上中學可到泰來縣公辦中學校讀書。
隨著土地不斷開發,人口繁衍,職工家屬大批進場安家,子女增多,農場於1954年創辦了農場第一所國小,3間土木結構的校舍,學生22名,泰來縣教育局派董長山到場國小校任教。
1956年,在這個時期的教育方針,貫徹執行鞏固提高,適應發展,堅持教學,全面學習蘇聯《凱洛夫教育學》,試用“五級分”記分法。學生增多,縣又派一名教師,場國小編制2人。
1958年開始實施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畫,由於實行兩條腿走路辦學和貫徹招待勤工儉學方針。小學生增多,國小變成了完全國小,教師已增加7人,教學用房500平方米,王財出任國小校負責人。
1959年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場進行擴編,原泰來縣新興鄉兩棵樹高級社,勝利鄉餘糧大隊白音花屯,大新鄉小廟子併入場,農場規模不斷擴大,職工增加,職工子女入學率大幅度上升。為了適應農場經濟的發展,教育也相應得到發展,這時場成立了中心校,張志尚出任校長,收回兩棵樹國小、白音花國小、小廟子國小,教師隊伍已擴展到20人。
1960年泰來縣勝利鄉二龍大隊的固爾本基小隊被場擴編進場。這年場創辦第一所初級中學,教師已達30人,中心校決定把白音花、小廟子兩處國小編為一片李井岩負責,王財任中心校教導主任。
1961年,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放慢全日制初級中學發展速度。1963年場根據場情決定場中學停辦,創辦農業技工學校。先後調派大專生充實教育到校任教,提高教學質量,農場的國小畢業生升入國中的可以考入泰來縣一中、勝利中學。
1966年根據上級教育部門指示精神,農場中學又開始恢復,中學教學成績較為突出。
這年6月,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全場中國小停課,畢業生推遲畢業,留校“鬧革命”。無政府主義惡性發作,學校的圖書教學儀器、體育設備和教學用品被搶劫一空,門窗桌椅遭到破壞。
1967年10月根據中央指示教育,教育開始“複課鬧革命”。
1968年泰來縣革命委員會派工宣隊,連同場貧宣隊一起進駐各學校,實行工農管校。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在各級組織主管部門的關懷重視下,加強了對教育的領導,新建和維修校舍、添置教學試驗設備和儀器,通過整頓和治理,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無政府狀態,從此走上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場這時堅持廠校掛勾,實行開門辦學,師生動手,場投資建1000平方米磚瓦結構的校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場教育隨著全國和墾區建設形勢,教育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經過調整為中學1所、國小6所,教職員工已達97名,國小(1—5年),957名學生,中學(國中3年、高中2年)554名學生。全場教育由中心校直接領導、人錢物歸中心校。1980年根據上級指示精神,開始調整改革中等教育結構,壓縮高中,穩定國中,大力發展農職教育。在中心校主持下首先整頓高中,場中學從此實行了兩類教學計畫,設全日制高中,增設了高職班教程,這年場投資磚瓦結構校舍640平方米,中國小教師87人。
1985年,在教育管理體制上實行校長負責制,貫徹中央提出的“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科學精神的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在穩定國中,壓縮高中,實現普及國小教育的指導下,農場教育這年暑期按管局教育處的指示,中學高中教師全部調出到局辦“聯中”任教,從此中學只存在國中,場職工子女升高中一律到局辦“聯中”就讀,為農場培養人材,場中學除辦全日制國中班,還增加了職業初職專業班。為了實現教學合理布局,進行了調整。場決定取消五隊國小,到場中心國小就讀,取消六隊國小,到二隊國小就讀。這年建校舍2300平方米,教師67人。
1959—1985年,在這26年裡教育網點基本歸場中心校領導,業務歸泰來縣教育局,人錢物在1978年前歸農場領導。1986—1998年場教育網點基本歸農場教委會,從此人錢物三權正式統管。1998年總局投資建教學樓2400平方米,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職工轉移到東部農場,職工只剩500餘名,學生人數銳減,教學網點解體,只能在場部辦一所國小(1—5年),職工子女上高一點學校,原則上初高中到綠色草原和克山兩場,不去者自找方便,教學樓只建1800平方米,上崗教師只剩12人,人錢物歸場。
2005年開始恢復國中,現有9個教學班,在校生300多人,教職工30名。學校占地4公頃,教學樓、綜合樓3800平方米。近三年遵照“育人為本、科研興校、立足服務、求真務實”的辦學思想,“高水平、高質量”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工程。校園環境優美,教學功能齊全,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目前正在以“上質量、上規模、上規範”的目標,和“三上、兩抓、一滿意”的辦學思路努力辦成人民滿意的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