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注華嚴法界觀門
- 類別:宗教哲學
- 著作權方:公共著作權
- 分類:圖書
一卷。唐·杜順(557~640)撰。又稱《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華嚴法界觀門》。內容記述華嚴法界觀法‘三重觀門’之大略。本書不是一部獨立印行的書,而是收錄在注釋書或其他書之中。例如法藏《發菩提心章》、澄觀《法界玄鏡》、宗密《注華嚴法界觀門》等書,皆附有本書。凡此,皆收在《大正藏...
(二)理法界,指平等之本體界。理,為理性;界,為性之義。即宇宙之一切萬物,本體皆為真如,平等而無差別。故宗密之注華嚴法界觀門謂,理法界,即無盡事法,同一理性之義。此現象之共性,皆為空性;理,即是本心、佛性、真如。然達此境界尚未顯真如妙用,故並不完全。(三)理事無礙法界,指現象界與本體界...
自能悲、智相輔,成就無住行,而證無住處。(三)周遍含容觀,即觀事事無礙法界。謂以事望事,使觀全事之理,隨事而一一可見,全理之事,隨理而一一可容;然後一多無礙,大小相容,玄妙而莫能測度。[華嚴法界觀門、注華嚴法界觀門序](參閱‘三重觀門’592、‘真空觀’4215、‘理事無礙觀’4718)
其中,初二門為事理相遍,三、四門為事理相成,五、六門為事理相害,七、八門為事理相即,九、十門為事理相非,即觀其義旨雖不同,然逆順自在無障無礙,為同時頓起之同一緣起法。[注華嚴法界觀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二、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十、華嚴法界玄鏡](參閱‘三重觀門’592、‘四法界’1717)
大方廣佛,佛名。《華嚴經》中的本尊佛,已證悟了大方廣“真理”,故名。華嚴宗對此有各種不同解釋。出處 《探玄記》卷一認為:“大以包含為義,方以軌範為功,廣則體極用周,佛乃果圓覺滿。”宗密《注華嚴法界觀門》稱:“大方廣是所證法,佛華嚴是能證人。大者體也,諸佛眾生之心體,方廣即體之相用,...
1884 45 注華嚴法界觀門 1卷 唐‧宗密注 1885 45 注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2卷 宋‧本嵩述,琮湛注 1886 45 原人論 1卷 唐‧宗密述 1887A 45 華嚴一乘法界圖 1卷 新羅‧義湘撰 1887B 45 法界圖記叢髓錄 4卷 1888 45 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 1卷 唐‧李通玄撰 ...
〈華嚴法界觀科文〉一卷、《原人論》一卷、《華嚴心要法門注》一卷、《圓覺經大疏》十二卷、《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十三卷、《圓覺略疏科》一卷、《圓覺經道場修證儀》十八卷、《金剛經疏論纂要》二卷、《佛說如來盆經疏》二卷、《起信論疏注》四卷、《禪源諸詮集都序》四卷、《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