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谿

《泥谿》是唐朝詩人王勃所作詩詞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泥谿
  • 創作年代:唐朝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王勃
簡介,正文,作者簡介,

簡介

《泥谿》寫了勞動人民的苦難,對他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作者牽馬登上高山的岔道,面對江濤、峰磴、水紋、州渚、露珠等,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泛水雖雲美,勞歌誰復知。坐船在江上飄蕩、騎馬在山中遊玩雖是美事,但船工、馬夫所唱的又累又餓的悲歌又有誰能夠理解呢?詩人自愧的心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及為勞動人民的苦難鳴不平的思想都從這兩句詩中毫無保留地表現了出來。這裡對勞動人民苦難的描寫雖是停留在表面上,但在初唐初步繁榮的社會中,作者看到了在表面繁榮的背後,隱藏著的這一極不合理的現實,並用詩的形式把它如實地反映出來,恰恰證明了王勃的高人之處。這正是詩人眼蜻向下,筆觸伸向下層人民的典型範例。此外,我們還可以引他的五言律詩。

正文

弭棹凌奔壑,低鞭躡峻岐。江濤出岸險,峰磴入雲危。溜急船文亂,岩斜騎影移。水煙籠翠渚,山照落丹崖。風生蘋浦葉,露泣竹潭枝。泛水雖雲美,勞歌誰復知。

作者簡介

王勃,字子安,繹州龍門人,文中子通之孫。六歲善文辭,未冠,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數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時諸王鬥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斥之。勃既廢,客劍南。久之,補虢州參軍。坐事,復除名。勃父福峙,坐勃故,左遷交趾令。勃往交踐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讀書,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臥,急起書之,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稿。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傑。勃有集三十卷,今編詩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