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繪卻月壺是紫砂壺的一種,源於清代,有民間收藏留存至今。壺身似圓月,底部尚缺,功能上置以平穩,又切構思題意,三彎嘴,耳圈把使之平衡,上部腰圓嵌蓋,與整體融切,合乎茗具設計之規範。壺身泥繪,重疊山巒,層層起伏,亭亭相立。
基本介紹
基本資料,簡介,款式特徵,製作工藝,
基本資料
【文物現狀】:留存至今
簡介
泥繪卻月壺 高10厘米 寬12厘米 清代作品。
上海郭若愚先生在《漫談陳曼生紫砂壺的造型設計》一文中記載:“曼生壺”的十八式及其題識有“卻月”銘:“月滿則虧,置之座右,以我為規。”取自然現象的“卻月”造壺,告誡人們處世謙虛謹慎,凡事留有餘地,作為座右銘。銘文典雅雋永,讀來耐人尋味。“曼生壺”傳世實物的真品甚少,卻月壺式僅見此樣實物。
泥繪卻月壺其款式為曼生所創,據其題識有“卻月”銘,“月滿則虧,置之座右,以我為規”,取自然現象的卻月造壺,告誡人們處世需謙虛謹慎,曼生壺傳世實物的真品甚少,其卻月款,僅見清一款蓋內有“寶義”篆書長方章,底有“雲月山房”印款,把梢下刻“梅林道人雅玩”不知何人所制。壺身似圓月,底部尚缺,功能上置以平穩,又切構思題意,三彎嘴,耳圈把使之平衡,上部腰圓嵌蓋,與整體融切,合乎茗具設計之規範。壺身泥繪,重疊山巒,層層起伏,亭亭相立。
觀景遠處湖光山色,漁舟晚唱,似明月初生,一派生機。蓋內有“寶義”篆書長方章,底有“雲月山房”印款。把梢下刻:“梅林道人雅玩。”此壺用大紅泥製作,清朗典雅,繪圖用深黑泥作景,對比鮮明,重現“曼生壺”的新穎明快,古雅宜人的感覺。
款式特徵
泥繪卻月壺其款式為曼生所創,壺身似圓月,唯底部尚缺,收足凌空,兩角點地,如穹橫。在功能上置於平穩,而在形制上又切構思題意,三彎嘴,曲折上揚,把圈略聳而環,呼之對應,壺頂圓腰嵌蓋,與整體融切。鈕為半圈,與壺身相仿,鈕中空以補壺之實,虛實映照,互有呼應,使之不失靈動。壺身以堆泥手法繪飾,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圖現江山遠眺,漁舟唱晚之景,有明月初生之生動。整壺形制蓄意深遠,拙而空,沉而巧,紅泥深艷 黑泥濃郁,對比鮮明卻相得益彰,大方古樸,實為佳器。
製作工藝
以泥飾泥的裝飾手法稱之為“泥繪”,是用紫砂泥漿堆繪於壺坯體,並有一定厚度過,類似印章石薄意雕效果的一種裝飾手法。在生壞上用紫砂色泥繪製,燒成時隨紫砂坯一起過1120攝氏度-1180攝氏度高溫,不燒結、不含釉,也不施釉。所選用泥坯體含水份5%-7%時最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