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蘚

泥炭蘚

泥炭蘚,中藥名。為泥炭蘚科植物泥炭蘚Sphagnum palustre L. [S. obtusifolium Ehrh.;S. cymbifolium (Ehrh.) Hern.]的植物體。泥炭蘚分布於東北、華東、中南和西南等地區。具有清熱明目,止癢之功效。常用於目生雲翳,皮膚病,蟲叮咬瘙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泥炭蘚
  • 別稱:大泥炭蘚、水蘚、水苔、地毛衣
  • :植物界
  • :苔蘚植物門
  • :蘚綱
  • :泥炭蘚目
  • :泥炭蘚科
  • :泥炭蘚屬
  • :泥炭蘚
  • 分布區域:東北、華東、中南、西南
  • 採收時間:四季均可採收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附註,化學成份,

入藥部位

植物體。

性味

味淡、甘,性涼。

功效

清熱明目,止癢。

主治

用於目生雲翳,皮膚病,蟲叮咬瘙癢。

相關配伍

1、治目赤腫痛:海花草適量,水煎熏洗。
2、治角膜白斑:海花草、地錢各10g,牛毛氈20g,水煎內服又外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植物體枝條纖長,黃綠色或黃白色,高8-20cm。莖及枝表皮細胞具多數螺紋及水孔。莖葉舍形,平展,長1-2mm,寬0.8-0.9mm,葉細胞無螺紋;枝葉闊卵圓形,內凹,先端兜狀內卷,綠色,細胞在葉片橫切面呈狹長三角形,偏於葉片腹面。雌雄異株。精子器球形,集生於雄株頭狀枝或短枝頂端,每一苞葉葉腋間生1個;頸卵器生於雌株頭狀枝叢的雌器苞內;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時棕栗色,具小蒴蓋。

生長環境

生於水濕環境及沼澤地帶。四季均生長。適於高山帶的濕冷環境。分布於東北、華東、中南和西南等地區。

藥材性狀

本品呈纏繞的團狀,黃綠色或黃白色。濕潤展平後,莖長10-15cm,有4-5條叢生的分枝,莖生葉舌形,長1.5-1.7mm,枝生葉瓢狀卵形,較莖生葉稍大。孢子黃色。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消毒後可作紗布的代用品和外科上的吸收劑。”

附註

泥炭蘚科尚有下列品種入藥,功效與泥炭蘚相同。(1)中位泥炭蘚Sphagnum magellanicum Brid. [S. medium Limpr.]分布於東北、中南和西南等地區。(2)白齒泥炭蘚S. girgensohnii Russ.分布於黑龍江、台灣、四川、雲南、西藏等地。(3)粗葉泥炭蘚S. squarrosum Pers. 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四川、雲南等地。(4)暖地泥炭蘚S. junghuhnianum Doz. et Molk. 分布於中南、西南等地區。

化學成份

泥炭蘚含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γ-胡蘿蔔素(γ-carotene),β-隱黃質(β-cryptoxanthin),葉黃素(lutein),葉黃素環氧化物(lutein epoxide),玉蜀黍黃質(zeaxanthin),玉紅黃質(rubixanthin),花葯黃質(antheraxanthin),側金盞花黃質(adonixanthin),新黃質(neoxanthin),堇黃質(violaxanthin),玉米黃質(mutatoxanthin),杜鵑花黃質(rhodoxanthin)等。
還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此外,同屬植物中位泥炭蘚含胺基酸,脂肪酸,多糖,木質素,泥炭蘚玉紅素(sphagnorubin),泥炭蘚酸(sphagnum acid),泛醌-8(ubiquinone-8),泛醌-10(ubiquinone-10),對羥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白齒泥炭蘚含酚類(phenol)0.007%,單糖(monosaccharide)1.05%,二糖(disaccharide)0.75%,灰分(ash)0.086%,木質素(lignin)14.3%,纖維素(cellulose)17.64%,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22.2%,蛋白質(protein),澱粉(starch),以及微量元素鈣、鉀、氮、鎂、磷、硫、鈉、鐵、鋁、錳、矽等。
粗葉泥炭蘚含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γ-胡蘿蔔素,β-隱黃質,葉黃素,葉黃素環氧化物,玉蜀黍黃質,玉紅黃質,花葯黃質,側金盞花黃質,新黃質,堇黃質,玉米黃質,杜鵑花黃質等。
還含鈉、鉀、鈣、鎂、鉛、磷、鐵等微量元素,以及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麥芽糖(maltose),葡萄糖(glucose),丙氨酸(ala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甘醇酸(glyco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