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4日,連日的大雨使穿過佛羅倫斯的阿諾河暴漲,洪流漫過堤岸迅疾地湧入城市。無數無比珍貴的文明遺產面臨毀滅。兩天后洪水退去,佛羅倫斯一片狼藉。單是阿諾河邊的國家國書館就有幾萬冊書籍以及大量地圖和文獻埋在污濁的泥濘里。但丁的手稿和多納泰羅的油畫也在裡邊!幾天之內,從義大利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趕來許許多多支援者,展開一場感天動地的文明大救援。義大利記者喬萬尼在《新郵報》的一篇題為《行動在黑暗與泥濘之中》的文章中,對這些來自他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志願者,用了一個美稱,叫作“泥濘天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濘天使
- 產生時間:1966年
- 產生國家:義大利
- 提出者:義大利記者喬萬尼
歷史,現代紀念,
歷史
那是1966年11月4日,連日的大雨使穿過佛羅倫斯的阿諾河暴漲,洪流漫過堤岸迅疾地湧入城市,頃刻間淹沒了所有房屋的底層,街道成河,吞噬了這座歷史名城隨處可見的藝術品。可怕的是洪水還衝進各個博物館和圖書館,連偉大的烏菲齊美術館中許多藝術珍藏也被吞沒。更糟糕的是,洪水從遍布葡萄園的丘陵地帶衝過來時,裹挾著大量的泥沙,進入城市後又摧毀了儲油罐和輸油管,黑色的原油混入滔滔洪水。對於藝術品與圖書,泥沙和油污更是災難性的。無數無比珍貴的文明遺產面臨毀滅。兩天后洪水退去,佛羅倫斯一片狼藉。單是阿諾河邊的國家國書館就有幾萬冊書籍以及大量地圖和文獻埋在污濁的泥濘里。但丁的手稿和多納泰羅的油畫也在裡邊!
幾天之內,從義大利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趕來許許多多支援者,他們都是志願者;許多佛羅倫斯市民也把淹在水裡的個人財物扔在一邊,和外來的支援者聯合一起展開一場感天動地的文明大救援。從各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以及教堂里的淤泥里搶救受難的歷史文物與藝術遺產。來自歐美各國的專家以及專家團隊保證了清理工作的科學性。各國不少名人政要也紛紛伸以援手,增強了這個行動的號召力。身在法國的繪畫大師畢卡索也賣畫捐助,因為他更知道這些瀕危的藝術品的價值!
他們大多是年輕人。誰也沒有統計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了這場文明大救援,誰也不知道這些年輕的救援者的姓名與國度。不久前,在一個國際美術館的會議上,一位美國民間美術博物館的館長安妮在演講中提到自己的一件往事,就是佛羅倫斯發生洪水這件事。那年她18歲,正在學校念書。在她父親建議下,她跑到義大利參加這場文明的救援。她說這次拯救人類文明的義舉使她受用終生,從而使她懂得什麼是“責任”,並把“保護”一類的工作看得分外重要。由此人們才知道這位名叫安妮的人是這次大救援的志願者中間的一員。
當時(1966年11月10日)義大利記者喬萬尼在《新郵報》的一篇題為《行動在黑暗與泥濘之中》的文章中,對這些來自他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志願者,用了一個美稱,叫作“泥濘天使”。天使是從天上飛來的,天使帶著愛意——對人間的愛和對美好的文明的愛。而愛文明本身就是文明,不愛文明的一定是野蠻。
從這一次,“泥濘天使”這個稱號在義大利被留下來了。凡是在洪水發生時有一些自願的救援者挺身而出,這一個稱號都會再一次被響亮地用起來。
現代紀念
今天,烏菲齊美術館為了紀念半個世紀前世界性文明大救援的義舉,特意開闢了一個展廳,展出當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援者現場搶救的照片。這些都是烏菲齊美術館的攝影師當時拍攝的,記錄著志願者們搶救烏菲齊美術館的種種實況。從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當時洪水沖入了烏菲齊美術館的門廊,毀壞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家具、掛毯、雕塑和繪畫及修復室里的壁畫的慘狀。這些都是價值無可估量的藝術珍品。一些照片還記錄著人們在用木板清除污水,從坍塌的困境中搬取雕塑,由泥濘里細心清理古籍的種種情景。烏菲齊美術館的資料里這樣記載他們救援時的情景——“他們食物短缺,水也很少,在最初幾天,幾乎沒有任何設備,他們不得不在泥漿和污穢中工作,但也沒能阻止和放慢他們的工作速度。從黎明到黑夜,沒有任何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