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洲村

泥洲村

泥洲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沙田鎮,在莞城西南20.5公里處,東與洪梅河相隔,南瀕臨東江南支流出海口處,西瀕臨珠江獅子洋,北靠大流村委會。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至2005年12月,全村總人口有3973人,共有1100戶,其中本村戶籍人口3537人,外來人口96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洲村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沙田鎮
  • 人口數量:3973人
經濟發展,自然村,地圖信息,

經濟發展

1990年前耕地面積有5303畝,農產有水稻、甘蔗、香蕉。尤以甘蔗聞名於鎮內外。1976和1977連續兩年向陽生產隊和東莞糖廠沙田蔗站合作搞甘蔗高產試驗田。1976年畝產達20噸多,1977年畝產達23噸多。這些經驗對促進沙田鄰近地區的甘蔗生產起著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0年後,有198畝土地被征,用來建設省煤場。為適應市場需要,農業逐漸轉產。現在有蝦塘1156畝,蔬菜生產基地78畝,香蕉基地1811畝。為防禦強颱風和大潮的侵襲,近年來村內已築有海堤10.97千米。其中一級堤5.47千米,二級堤3.25千米,三級堤2.25千米。村內有國小、供銷社分店、小食店、小賣部等。廣東省煤場和珠江航道燈塔設在此。工業方面有磚廠一間。廠房兩座共6007平方米,租給外商辦廠。1997年村內建了一條水泥公路,計畫中沿海高速公路貫通其中,村內可通汽車有輪渡接駁到橫流。水路交通方便,沿東江、珠江可航至各地。

自然村

(一)、南新洲民小組:在莞城西南約20公里處,人口有778人。相傳一百五十年前,此地是爛灘,有幾戶水上人家,因海上謀生艱辛,難維持生計,便上岸築堤造田立村。因村新建在泥洲島的南端,故名。聚落呈曲尺形分布,建築為磚混樓房結構。村民以務農為主,現有耕地1291畝,其中有藕塘100畝,蝦塘35畝,香蕉基地701畝。村民閒時出海捕撈魚蝦,兼做個體運輸等。水路交通方便,沿珠江、東江可航至各地。
(二)、向陽村民小組:在莞城西南21公里處。人口有354人,一百多年前道滘人到此圍墾造田立村,因村址建在泥洲島北部(頂部),故稱泥洲頭(簡稱泥頭)。六十年代,因原名不雅,改用今名。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為磚混樓房結構。村民以務農為主,現有耕地面積454畝。其中蝦塘107畝,蔬菜基地20畝,香蕉98畝。原來農產有香蕉、水稻、甘蔗。尤其甘蔗聞名各地,甘蔗試驗田畝產達4700多斤。現隨著市場需要逐步轉產,除生產香蕉外,還產蝦蟹。水路交通方便,陸路可通汽車。
(三)、新村民小組:在莞城西南20.5公里處。人口有459人。1962年因泥頭村人口增加很快,有部分村民逐漸遷往此地立新村而得名。聚落呈帶狀分布,建築為磚混樓房結構。村民以務農為主,閒時出海捕捉魚蝦,或做個體運輸。現有耕地面積699畝。原來農產有水稻、甘蔗、香蕉。現已生產香蕉為主。交通方便,過河輪渡設在此。陸路可通汽車。
(四)、泥中村民小組:在莞城西南21公里處。人口有586人。約一百二十年前,道滘人到此圍墾造田建村。因村建在泥洲島中部,得名中圍,後改為泥中。聚落為條狀分布,建築為磚混樓房結構。現有耕地面積818畝。其中有蝦塘72畝,蔬菜基地58畝,香蕉205畝。農作物原有水稻、甘蔗、香蕉、柑桔等。現在已逐步轉產,以香蕉為主,還有蔬菜和蝦蟹。村委會和泥洲國小設在此。水路交通方便,陸路可通汽車。
(五)、日田村民小組:在莞城西南21.5公里處。人口有448人。相傳一百多年前,此處是一片荒灘,後由幾戶農民在此築堤造田建村。因堤圍不牢,漲潮時,海水經常湧入圍內,便得名溢田。1968年,認為不雅,取用與當地方言諧音的“日”代替“溢”,改用今名。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為磚混樓房結構。村民以農為主,現有耕地面積799畝。其中蝦塘225畝,香蕉336畝。農產原有水稻、甘蔗、香蕉等。現隨市場需要而轉產,目前主產香蕉,蝦蟹等。村民閒時出海捕捉魚蝦和搞個體運輸。水路交通方便,陸路可通汽車。
(六)、泥尾村民小組:在莞城西南22.5公里處。人口有597人。相傳一百多年前,外地村民到此拍圍建村定居。因此處只有四百畝土地,故名“四頃”。1958年,因村在泥洲島最南端,改用今名。聚落以丫行分布,建築為磚混樓房結構。村民以務農為主,兼以捕撈魚蝦。現有耕地1044畝,其中蝦塘717畝,香蕉115畝。農產原有水稻、甘蔗、香蕉等。近年來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已逐步轉產,目前主產香蕉,盛產蝦蟹。為防強颱風和鹹潮侵襲,已築有一級海堤5.47千米。交通方便,水路可沿珠江和東江通航至廣州、東莞等地。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東莞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